蚌埠一孝子十余年精心照顾脑血栓父亲 爱已渗进生活中点滴

20.09.2016  08:02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不然,在我们的现实 生活 中,有不少“久病床前”的孝子。家住怀远县兰桥乡的梅长树就是这么一位孝子。他的老父亲梅相学11年前突发脑血栓住进医院,治疗之后也一直患有后遗症,梅长树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着父亲。提起他,街坊乡邻无不竖起大拇指。

“照顾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2004年,对于刚过而立之年的梅长树而言,是一个非常难熬的时期。70岁的父亲突然不能言语,肢体无法动弹,经医生诊断,父亲患了脑血栓。医生告知梅长树,老人能不能好转并康复,就要看如何照料了。

当时,梅长树和妻子陶海燕都在家务农,父亲病重对于本来就生活困难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梅长树没有放弃,他在找零工增加收入的同时,精心照顾父亲。每当该去医院检查、治疗的时候,他就用电瓶车把父亲拉到医院,一次也没耽搁。经过治疗和照顾,老人身体状况日渐好转,如今已可以下床走动,医生也禁不住夸赞。

“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父亲为我们、为家付出了所有,父亲病了,该我们当子女的来照顾父亲了。”梅长树说:“照顾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事。”

妻子的理解让他更有动力

由于病痛的折磨,梅相学有时情绪激动,甚至摔东西、骂人。面对这种情况,梅长树默默忍受着,可是他的妻子陶海燕有时候觉得委屈,背地里哭过几次。梅长树耐心劝解妻子,安慰她。

“我心里清楚她是识大体的,这些年没有她精心照顾,这个家肯定不像现在这样温暖。”梅长树说,陶海燕最终还是选择了宽容和理解。“每天把时间掰成几瓣都不够用,早上把父亲安顿好才能去工作,回到家第一时间去照顾父亲。当时女儿才2岁,全靠妻子一个人带着。”

“那时候母亲的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梅长树说,自己和兄弟姐妹从未想过找护工,因为怕照顾不周。兄弟几个一起照顾父亲,承担起子女应承担的责任。每到老人生日,他们都会精心为老人准备一场生日宴,请亲戚到家欢聚。逢年过节,全家人齐聚一堂,让老人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温馨。

爱已渗透进生活中的点滴

因为老人长期卧床,消化功能不好,梅长树特意咨询了医生,每天坚持给老人吃水果和杂粮。梅长树告诉记者,中午吃完午饭,他会给父亲吃一根黄瓜。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梅长树颇费心思,购买了健康枕、按摩器,自学了按摩理疗、护理,并每天坚持对父亲手、脚、腰等部位做推拿按摩和辅助运动。

都说老人像孩子,而患病中的父亲就更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吃东西时,有时还挑剔。梅长树就像对孩子一样,想着法儿哄他开心。吃不下太硬的食物,但每天的营养又不能少,梅长树就将肉剁成肉泥,一点一点地喂,为了保持老人的口腔干净,饭前饭后喂水,晚上睡觉前、早上醒来,梅长树都会细心地把老人的嘴里擦干净。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梅长树几乎把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对父亲的照料与陪伴中。他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言传不如身教,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了感恩。善待老人,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虽然身上的担子有些沉重,但正是这甜蜜的负担,让他觉得踏实、幸福。

原标题:孝子十余年精心照顾脑血栓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