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热议农家书屋闲置问题:书屋需专人管理书目要及时更新

10.03.2017  00:36

      “去年,我们来到偏远山区调研,看到这里的农家书屋十分萧条冷落,大部分都没有人管理,桌子一层灰尘、凳子横七竖八、书都堆放在柜子里,有的书屋干脆上了一把锁。”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会副主委唐瑾在小组谈论中十分痛心地说,她的发言也引来了委员们的热议。

      2007年,国家8部门联手在农村建立农家书屋,2012年覆盖了全国大部分行政村,建成了60余万个农家书屋。10年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五大重点工程之一的农家书屋被誉为“民心工程”,对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这么多农家书屋闲置太可惜了,一定要发挥它们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唐瑾建议,要将农家书屋建设真正纳入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在文化扶贫、提升农民素质中的作用,提高“书屋”使用率。各地出版机构要策划出版一批符合当地实际,与扶贫产业对路的图书。

      “农家书屋在相当一部分地区是名存实亡,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没有人管理,常常只能靠一些自愿的有识之士来管理书屋,没人时只能关闭。二是书目不对路,更新不及时。”左定超委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出台规定,给予管理农家书屋的人以村干部待遇,并保证一定收入,这样就会有稳定的人管理了。同时建立每年新书的补充机制。

      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委员建议:“在农家书屋提档升级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护作用。

      “我们湖南有一个农民作家,他主动要求把书屋建到他的家里,因为许多上学的孩子都从他家经过,方便去看书。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发动全国的少儿出版社为他捐书,现在这个农家书屋成为了一个少儿图书馆。农家书屋成为了留守儿童的家园,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来调研推广这种模式。”汤素兰说道。

      郑福田委员认为:“建设容易管理难,农家书屋的管理措施要跟上,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要不然再好的设施也变成了摆设,再好的书目也会过时。政府好心好意花了钱,别让农民的满心期待落了空。

(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曹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