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带头人 造福众乡亲 “能人治村”现象调查
怀远县委组织部统计显示,该县每个行政村都有能人型村干部,很多能人担任“一把手”。全县2159名村干部中,能人型村干部有601名,其中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的279人,担任村委会主任的322人,书记、主任“一肩挑”的46人。这些能人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今年4月,怀远县评选表彰9名“最美村支书”,其中大半是“能人型”村官。与此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能人村干部的素质,力求德才兼备,也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的一个课题。
何巷村——“能人村官”方文明利用自己的资产资源,结对子、找项目,由此赢得群众拥护
基层人、财、物等资源不足,“能人村官”运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服务村级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成为普遍现象。
何巷村位于怀远县城涡北新城区。记者刚进村口,就见一栋栋农民别墅整齐排列,香樟、玉兰等景观树木列于路侧。去年何巷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600元,居全县第一。“何巷村有今天,多亏方书记能干。”见记者来采访,村民孙守美主动介绍起来。孙守美所说的方书记,就是何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方文明。
上世纪90年代初,方文明到上海郊区承包了几十亩地种植反季节蔬菜,外出4年,起早贪黑,积攒了280万元资金。正可以大展宏图之时,他毅然返回家乡,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
方文明回乡后,一手抓结对帮扶,一手抓项目推广。村民方礼刚发展大棚蔬菜,却苦于没钱建大棚。方文明闻讯后,捐助3000元给他买塑料薄膜,当年方礼刚就脱贫致富。种粮大户方步友,创业初期缺少机械和资金,方文明开着自家拖拉机、旋耕机,包下方步友家68亩农田的收割、运输和脱粒,还无偿资助他8000元购买良种和肥料。
多年来,方文明本人结对帮扶40余户村民,无偿捐助资金16万元,还发动党员干部和在外经商的企业家捐款捐物60余万元,并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解决了困难群众生活问题,方文明开始走南闯北,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为这花了15万元,都是自己掏腰包,从没在村里报销一分钱。”十年间,12家企业到何巷村投资兴业,投资总额达4亿多元,安置村内外群众就业700多人。村里还争取到教育、水利、宜业、交通等扶持项目15个,总投资800多万元。
如今,何巷村村民人均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节节攀升,先后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并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找郢村——“能人村官”顾有利头脑活、办法多,在与乡亲拉家常中把问题说开、说透,解决了难事
“尽管拆房受了不少损失,我还是支持书记工作。因为他做事‘漂亮’。”在白莲坡镇找郢村,村民杨连银提起拆违的事,对村党总支书记顾有利赞不绝口。
顾有利在拆违中做的“漂亮”事主要有两件:一件是说服本家亲友带头拆房;另一件是敢于为商户代言,向上级争取把拆违期限从春节前推迟到正月十五之后。“年里年外十几天,生意抵上小半年。”杨连银的电器商场更是如此,“年关半个月,赚回了全年90%的利润,哪能不支持村里工作?”
找郢村在去年“三线三边”整治中,需拆除150多家商户违章搭建的260余间房屋,总造价在1000万元左右。顾姓是村里的大姓,违建商户有三分之一是顾有利的本家。其中,顾有利的侄子顾均成投资120万元的商铺开业才50天,拆违中面临的损失最大。顾有利先后9次登门做思想工作,最后说动顾均成同意带头拆房。
最初,上级领导要求拆违必须在春节前完成,商户们眼看做不成年关的生意,抵触情绪很大。顾有利思前想后,以拆迁户的名义提笔给县领导写了封信,请求考虑实际困难推迟拆迁。他说服违建商户在请愿信上签名,承诺正月十五后“主动拆房”,不拖全县拆违工作“后腿”。这一请求获得上级同意,也让商户十分感激,拆违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正月里,顾有利置酒请族中长辈和被拆迁亲友到家小聚,在酒桌上说说笑笑,把问题说开、说透,从而将一些很难做的工作推动下去了。他还关停自家饭店的生意,腾出地方给一时找不到仓库的拆迁商户存放货物。由于最大限度保全了商户利益,得到了违建商户的理解和支持,这次拆违前后只用5天时间,实现“零补偿、零上访”的圆满结果。
滕元村——“能人村官”周斌讲义气,性格豪爽,许多村民受过他的帮助,在村里很能服众
鲍集镇滕元村党支部书记周斌不过三十七八岁,身材瘦高、肤色黑亮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小,但由于讲义气、性格爽快的处世风格,在村里很有威信。“他要干的事情,一定会干成,群众都很拥护他。”滕元村计生专干宋云评价道。
担任村干部前,周斌在镇上开服装店。有些乡亲手头紧,他就让村民赊账。一到年关,其他生意人忙着上门讨债,周斌却把账本扔掉。“有钱的自然会还,没钱的我也不讨,财散人聚。”周斌说。后来,他把生意重点放在农机合作社,关闭了服装店,剩下1000多套衣服鞋子,挨家挨户送给了村民。“俺身上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八一(村民们常喊周斌的小名‘八一’)给的,你说俺能不信任他吗?”61岁的村民宋洪利说。
当了村干部后,“财散人聚”仍然是周斌用以聚拢人心、团结群众的重要手段。“在村里要干成事,首先是廉洁自律,然后就是对群众讲人情,十户群众有八户欠你人情,工作就好做了。”周斌说。目前,周斌每年都要往村里贴补办公经费三四万元,他所带领的农机合作社,每个成员都一对一帮扶一个困难户。村民宋士光从事养殖业,苦于缺少资金无法做大。周斌为他担保贷款,私人又借给他40万元,让宋士光抓住“牛市”大赚一把。
在管理村级事务时,周斌既雷厉风行,又手段灵活。村里有些公共费用难以收上来,周斌的办法是带上几个人去不愿缴费的村民家中打牌。“几圈牌一打,该交的钱就都交上来了。”周斌笑道。他对村、组干部要求严格。“他要求今天完成的事情,今天必须完成。开会约定几点到就必须到,迟到要罚款。”宋云说。一次,宋云因为半路上电动车没电,开会迟到了。刚到会场,周斌就说:“你迟到了,掏100元放这儿。”宋云解释了原因,最后被罚了30元。“不过,他赏罚分明,你工作任务完成得好,上级如果有奖金,全都给你个人。”宋云笑道。
镇南新村——“能人村官”常同伦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但有时对政策了解不透,也曾走过弯路
记者在常坟镇镇南新村的商业大街走访,不少村民都能说出一两件村党支部书记常同伦带领村民致富的事情。常同伦是村里最早做粮食生意、创办饲料加工厂的致富能人,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好几户村民成为十万、百万“富翁”。然而,这位一心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能人,因为对国家土地政策了解不够,曾经“吃了大亏”。
“我知道耕地不能建厂,就想用废弃沟渠招商引资,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就业。谁知这块地被认定为基本农田,也不能建厂。两位投资者投资100多万元建的厂房,刚建好就被全部拆掉了。”常同伦说,以后村里再想招商引资就难了,人家都不敢来了。实际上,由于废弃沟渠占地不足,两位投资者还流转了部分村民的自留地用于建厂房。这一情况也没有引起常同伦的足够重视,“没想到土地会管得这么严”。
这次经历对常同伦是一个打击,但他并没有停下发展步子。他把村集体的沟塘、淮河大堤加固取土的退耕地整合起来,吸引股东投资,又从村民手中流转部分土地,发展餐饮、养殖、垂钓一条龙的“农家乐”旅游产业。现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常有城里人携家带口来此游玩。“大家都在忙着自己发财,他却想着带全村共同发展,耽误了自己的生意,我挺佩服他。”村民常先井说。20年前,常先井给常同伦的厂子跑运输,一年能挣20万元。现在,他借用常同伦的生意门路自己当老板,为外地饲料企业提供原粮,旺季一天就有40多万元利润。
“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吧,我以后还会抓发展,会想办法把村里发展好,让老百姓生活更好。”常同伦说。
专访:大力培育新型农村带头人
为什么会产生“能人治村”现象,“能人治村”给乡村治理和建设带来哪些积极变化,又如何防范其中潜在的问题?记者专访了省委组织部有关处室负责同志——
问:能人通过换届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有着什么样的背景?
答: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农业生产正从一家一户向联户经营、合作经营转变,如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村“两委”的主要任务,这对带头人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村“两委”班子,尤其是带头人队伍仍然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等问题,能力素质与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等新任务新要求相比,存在不适应不符合问题。
中央和我省十分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我省将“一好双强”和“三有三带”标准,严格贯彻到村党组织换届和建设中,并提出“采取从现任村干部、致富带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党员中选拔等途径,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上级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的用人导向等,促使越来越多品行好、致富能力强的能人走上村党组织带头人的岗位。
问: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能给乡村治理和建设带来哪些积极变化?
答:一是能带给希望。选拔的能人政治素质好、党性强,讲组织原则,纪律性强,就能够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能立志在农村干事创业,对老百姓有感情,愿意付出和奉献,就能够带着大家一块苦一块干,让群众对实现“致富梦”充满信心和希望,就能够凝聚党员群众力量。
二是能带领发展。能人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好村强村富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带头人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村集体经济实力强,村民收入比较高,对村党组织班子比较满意。
三是能带来和谐。能人当村党组织带头人,如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思想素质好、品行端正、处事公道,一碗水端平,自己不贪不占、清白干事,群众就会信任村干部,老百姓才会拥护,矛盾自然就少,村里也就和谐稳定。
问:能人个人能力突出,进入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担任村级带头人后,往往拥有较强的个人权威。如何避免个人权威的滥用,防止以权谋私现象?
答:品行好、致富能力强的能人进班子能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带领农民致富,但如果品行不端,就可能利用村干部岗位牟取私利。新时期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所以,选拔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一定要把好入口关,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思想素质好、党性原则强,对家乡有感情、愿意为乡亲服务的能人选出来。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523”工程,通过理论学习、学历教育、名村挂职、双技培训等方式,加强对进入村“两委”班子的能人进行教育培养,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并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加强对能人治村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讲服务重奉献的良好环境。选好人、加强教育培养的同时,还要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通过“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方法,落实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能人治村”取得预期实效。
发挥乡村人才的正能量
以致富能人的资历背景,进入村“两委”,乃至当选村级班子“带头人”,在近年来的乡村治理格局中蔚为气候。怀远县农村发生的新变化、新进展,显然与此密切相关。
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经济社会转型期,农村公共服务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等矛盾问题不断凸显。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广泛调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资源。能人眼界宽、路子广,在整合各方资源上拥有独特优势。其二,农民对发家致富的强烈渴望,让他们易于追随致富道路上的成功者,以获得其经验与指导。其三,一些能人在经济上取得个人成功后,追求政治地位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带领乡亲共建家园,既合乎造福桑梓的朴素情感,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有效渠道。
“能人治村”的确给乡村面貌带来诸多积极变化。能人较高的威望和较强的凝聚力,改变了一些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的局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了村“两委”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从采访中可以看出,村民对能人村官大都是肯定的、拥护的。
看到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能人治村”现象中存在的问题。能人有财力、有资源,也愿意为乡村建设出钱出物。但在一些基础薄弱的村庄,从修路架桥到办公经费,村级事业过度依赖能人的个人投入。此外,在村级公共设施建设中,一些能人“村官”自己的企业参与其中,倘若监管不力,容易产生利益输送等腐败隐患。
如何兴利除弊,充分发挥“能人治村”的积极作用?从眼前来看,完善自上而下的监管、增加对基层的资源投入是当务之急。向基层特别是基础薄弱的村庄投入更多财力、物力,才能避免村级公共设施建设成为能人“村官”的个人慈善事业。
从长远看,根本之道还在于提高基层民主自治水平,规范村级权力运行。近年来,村务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制度全面推行,村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健全。有关方面正可因势利导,在实践中引导群众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公共理性,从根本上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贾学蕊 汪国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