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好人赵五:他的工作法成为北京环卫系统培训教材

16.02.2016  09:03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为了更好地工作, 赵五还自费学习了驾驶技术。

新安晚报 安徽网(www.ahwang.cn)讯 十几年来, 在首都的垃圾清运岗位上, 赵五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积累了大量经验, 练就一套熟练解决排污管道堵塞的本领和办法。他总结出的 “赵五工作法” 作为北京环卫系统培训教材, 是管道施工维护操作时的标准工作方法。赵五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好人, 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寻找人生支点

赵五是临泉县张营乡于小行政村小李庄人,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身上有股犟劲的赵五读完中学没再继续求学,他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总觉得村庄外面一定有着更美的地方。

就这样,1989年的夏天,刚满十八岁的赵五和许多村里年轻人一样,抱着到外面闯荡闯荡、见见世面的想法来到北京,在石景山区环卫局成为一名临时工——粪便抽运操作工。刚开始接触这份工作,赵五很不习惯:总不能老干这又脏又臭又累的活儿吧。在犹豫之后,赵五一度离开了石景山环卫中心,南下广东,北上大连,尝试过多个工种。其间,赵五尝尽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也明白了生活的异样艰难,最困难的时候,他是身无分文、居无定所。

漂泊不定的生活,让赵五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人要实实在在,做事要勤勤恳恳,天上不会掉馅饼,好日子要靠自己辛苦劳动来创造。最后,赵五毅然回到北京石景山区环卫中心,重拾他曾经认为又累又脏又臭的环卫旧业。在这里,他得到了同事的温暖,找到了生活的依靠,也明确了人生的支点。

暗自下定决心

在同事眼里,赵五是个“一根筋”,凡事都要做好做满意,他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干出个名堂。他也暗下决心:一定要苦练技术,成为环境卫生系统的行家里手!在工作中,他处处留心,时时在学,主动向老师傅学习、请教。

有一次,一家企业的污水管道被堵,在找了多家管道疏通公司无果后,只好向赵五所在的环卫中心求助。而管道深埋地下五米,如果挖开路面,每米就要1万元。赵五主动请缨,用竹篾子一探,很快有了答案:“是沙石堵住了管井。”赵五拿起铁钩子跳进窨井中,用铁钩不断钩、搅沉淀的泥沙,并配合水枪,最终成功疏通了管线。

有一年,石景山体育馆由于连日降雨,附近管线发生下沉,严重影响到周边群众生活。当赵五奉命赶到现场时,8米多深的污水井已经无法人工探测,而且井里的沼气随时都会给工作人员带来生命危险。凭着积累的经验,赵五判断下面有了塌方,他不顾危险第一个下到井里,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掏,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最终疏通了管线。

勤奋练就绝活

凭着一股子倔劲儿和认真钻研的精神,赵五查遍了石景山区所有的污水管道,掌握了污水管网的分布走向,对石景山区地下2000多个污水管道的走向了如指掌,成了疏通污水管道的“土专家”和地下污水管线的“活雷达”,先后处理管道堵塞冒水7万多次,下井作业300多次,疏通管道30多万米(相当于从北京到邯郸的距离)。在没有探测仪器辅助的情况下,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赵五准确判断并查出污水管道坍塌540多处,为施工单位节约经费300多万元。

在工作中,赵五摸索出了一套技能,他仅靠竹篾子伸到污水管道内,凭感觉就能知道污物堵塞的具体地点、堵塞物品的大概情况,还独创了《赵五工作法》,成为北京环卫系统的培训教材。

为了方便群众,赵五把自己的电话写在值班室,随叫随到。在工作中,他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支点,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荣誉化为动力

光阴荏苒,一转眼,赵五在北京环卫工作岗位上已经干了二十年。2008年6月,赵五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从此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赵五默默告诫自己:要更加努力工作,像老前辈时传祥那样,用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赵五2010年4月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2011年当选为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协委员,2013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15年,赵五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道德模范,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一连串的荣誉让赵五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收获了强大的力量和满满的自信。

赵五说,前20年,是临泉这块土地的养育给了他追寻梦想的强大动力;后20年,是美丽首都的包容给了他实现梦想的支点。在他看来,在他乡奉献,心里一样甜美。张浩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 王振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