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女子不愿抛弃脑瘫儿 乞讨凑医疗费

04.09.2014  12:26

怀抱年幼的女儿,姜玲满是心疼。

中年女子发黄的脸上显出憔悴和疲惫,眼睛里满是焦虑和迷惘,身上穿着很旧的衣服,怀里抱着个小女孩,孩子面目很清秀,但腿上绑着护膝。当记者看到这对母女时,女子吃力地站起来上前迎接。记者聊天中了解到,女子因早产生下脑瘫儿,丈夫后来与她离婚,从此她带着女儿四处看病,靠接济和乞讨为生。她曾想过自杀,是女儿让她一步步挺了过来。

早产生下脑瘫儿

蒙城女子姜玲今年44岁,20岁出头时嫁给一个河南人,两人婚后生了个儿子,但丈夫对她并不好。3年前姜玲再次怀孕,孕期仍被丈夫要求下地干重活,劳累致使她早产,在诊所生下了女儿,当时女婴因缺氧全身发青,医生建议放入保温箱,但丈夫嫌弃是个女孩,不愿花钱。

姜玲回家用热水袋和被子,将身体发凉的女儿焐了过来。可是半年后,她发现女儿脖子发软,不会爬也不会翻身,去医院一查,竟然是脑瘫。丈夫想遗弃女儿,但姜玲不愿意,并因此离了婚。“我以前有个女儿,但不到1岁就死了。这个女儿既然活了下来,什么病我都给她治。”因为女儿需要人照顾,姜玲离婚后无法打工,只好在家人的接济下,带着女儿四处求医。

离婚后四处求医

姜玲去过南京,医生的话给她很大希望。“医生说如果及时治疗,还有恢复正常智力和自理能力的可能。”但遗憾的是,因为医疗费太贵,她们户口不在南京,不能享受低保,姜玲只好带女儿回到安徽。

目前孩子在省立儿童医院住院,医院允许暂时治疗,费用后补。姜玲现在每天四五点就起床,给孩子做两个小时的复健运动,然后再带孩子接受治疗;午饭过后,她背着孩子到步行街乞讨,幸运的话,一天能有几十元的“收入”;晚上回到医院,睡前再给孩子做复健运动。

担心错过治疗期

由于拮据,姜玲根本买不起奶粉等营养品,给女儿喂的是馄饨或面条,女儿剩下的,自己才吃。“我苦惯了无所谓,但孩子一直这么瘦,会营养不良的。”姜玲心疼地说。丈夫不管她们,亲友多半是农民,无法长期接济,“娃娃现在20多斤,我一天抱着她十几个小时,很累。以后她越长越大,我抱不动了,要是还治不好,怎么办? 我根本不敢想象未来,一想就发慌。”姜玲说。

绝望的时候,姜玲曾想过抱着孩子自杀,但就在这个时候,孩子用小手摸了摸她的胳膊,“我要活下去,因为不能害了她。打那以后我下定决心,不管多难都要撑下去。”姜玲唯一担心的是,女儿马上就要过最佳治疗期了,她还凑不齐治疗费。一想到会耽误孩子治疗,姜玲就心如刀绞。

本报记者 王俊/文 项春雷/图

0

编辑:许大鹏

资讯标签: 脑瘫儿 蒙城女子不愿抛弃脑瘫儿 医疗费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