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套餐变自助餐 安徽年内将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20.05.2016  09:06

据新华社报道 随着高考时间临近, 高考改革再度引发家长、 学生、 老师热议。目前, 已有北京、 广东、 江苏、 辽宁等20多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福建、 安徽、 四川、 湖北等省份也明确方案将于年内公布。将在全国范围内渐次铺开的高考改革, 是当下高考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实行 “新高考” 后, 高中怎么教?学生如何才能进入心仪的高校?教育整体链条是否能环环相扣?

招考变革

自 2014年 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 各地开始陆续出台本地区改革实施方案。记者梳理各地改革方案发现, 高考计分方式、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发生明显变化, 科目设置和招生批次成为改革重点。新高考方案执行时间上, 上海、 浙江两个试验区明年起执行新高考; 北京、 海南等将于 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广东、 辽宁、 吉林、 湖南等大部分省份定为从 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改革; 一些西部省份定于 2019年开始执行。

考试变 “3+3”

广东、 辽宁、 吉林等大部分省份实行 “3+3” 的考试模式: 前一个 “3” 指统一高考的语文、 数学、 外语科目, 后一个“3” 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 由考生在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

外语一年两考

北京市高考改革确定, 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 一年两次实行机考, 上海、 吉林、 辽宁等地也规定, 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学生选取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广东省除外语科目实行一年两考外, 还将给学业水平考试提供两次考试的机会。

多元录取机制

各地规定, 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机制, 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即俗称的 “两依据、 一参考”。

本科批次合并

辽宁、 福建、 四川、 广西等地从去年起陆续取消本科第三批次, 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一些省市则提出了合并第一、 第二招生批次:上海市将从 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 第二招生批次, 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 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海南合并一本、 二本招生批次, 并计划从 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山东省也提出, 山东高校录取从明年起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教学变革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引发普遍关注。一些业界人士认为,新高考方案总体上以学生为本,为学生、高校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考试素质教育导向、公平性更明显。但与此同时,高考的“套餐”模式变成了“自助餐”,“史、地、生”等传统副科比重增强,各科内容更注重考查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能力,高中教学势必发生重大变革。

“走班”成趋势

记者在上海采访了解到,“走班制”正在成为高中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目前,复旦附中本部已经对部分高一、高二逾两百名学生实行全部课程走班,不设行政班级,其余学生选修课实行“走班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课表前往对应的教室上课,教室门口也贴出课程安排和相应的时段。

明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浙江省实行的是“7选3”考试模式,学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3门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种考试给浙江省高中带来了35种课程选择“套餐”。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选择不一,部分学校教室、教师出现一定程度的短缺。

综合素质测评

上师大附中校长严一平介绍,在相关高校已公布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方案中,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录取标准,而是采用“高考+校测+学业考”方式录取。在全面推进高考改革后,高校正在逐步将综合素质纳入到人才的选拔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科成绩、综合素质和自身的实践和体验经历。

记者在各地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对高考录取影响不大,部分中学做得还比较简单。

□各方观点

今年上海共有9所高校开展综合评价录取,同时高招将合并一、 二本批次, 原有的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办法发生改变。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对此表示, 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充分考量自身特长、 兴趣、 理想, 从未来 10年、 20年, 甚至更长发展时期来把握自身的选择, 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只看眼前的热门专业、 分数高低等狭窄视角。这也是考生真正能够在高考制度改革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根基所在。

“现在学生最大的困惑是, 只知道学习,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将来要做什么?” 一些教师反映, 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 考生自己也会患上 “选择困难症”。

“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选择。” 长春市实验中学校长迟学为说,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优势学科, 学校也要有这样的规划和引领能力。

一些基层学校负责人担心, 高考改革开始实行时, 对学校、 学生和家长的适应能力是个挑战。

针对 “走班制”, 武汉市一所中学校长说:“学校教室够不够用?如何配备相应教师, 走班之后新的班级如何管理, 如何考勤?可能都要和过去完全不同, 应提前做好准备。”

针对高校录取采用 “综合素质测评”, 一位孩子在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入读的家长赵女士表示: 在本身比较繁重的高中课业中, 如何更多更好地融入业余爱好、社会实践、 志愿活动等内容, 考验着学校、 也考验着学生和家长。 据新华社电

相关新闻

这些 “大学” 不能上

5月18日,民间高考资讯服务平台“上大学网”发布了《上大学网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共揭露全国73所虚假大学,其中北京有23所上榜。

上大学网发布的榜单显示,73所虚假大学涉及16个省市。其中北京最多,有23所,其次是山东,有8所,上海、四川各7所。广东、陕西、山西、江苏、天津、辽宁、河北、江西、浙江、福建、河南、湖北也有“野鸡大学”存在。

在这73所“野鸡大学”中,有两所是以前曾经上过榜的虚假大学,这些学校被曝光后,其网站仍可正常登录,或者更换域名后继续招摇撞骗。这两所虚假学校分别是北京财贸学院和北京现代工商管理学院。此外,去年曝光的“野鸡大学”北京经济学院和北京京桥大学,其网站仍可以访问。

“上大学网”总经理张勋表示,他们历经2个月的调查取证,今年再次曝光73所虚假大学。至此,上大学网已经曝光五批虚假大学,共计400余所。

北京的虚假大学:

北京信息工程大学

北京工商管理大学

北京现代经贸大学

北京科技师范大学

北京同济医科大学

北京京华医科大学

华北国医学院(冒名)

北京行政学院(冒名)

北京财经金融学院

北京国际信息管理学院

北京财经贸易学院

北京财贸学院

北京工业科技学院

北京国际贸易学院

北京机电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经济学院(冒名)

北京科技工业学院

北京科技管理学院

北京旅游商贸学院

北软件工程学院

北京现代工商管理院

北京信息经济学院

据 《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