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安徽多个项目荣获国家奖

11.01.2020  12:40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安徽省多个项目荣获国家奖,包括由“科学岛”主导研发的“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光学监测技术及应用”项目,以及中国科大作为第一单位完成的“炎症巨噬细胞的活化、调控及效应制”项目与“移动高清视频编码适配关键技术”项目等。

     “科学岛”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牵头承担、刘建国研究员领衔完成的“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光学监测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针对工业园区高温、高湿、高粉尘、高振动等恶劣工业环境,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开展的“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光学监测技术及应用”项目,研究时间已超过十年。

  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创新发展了恶劣工业环境下激光光谱等一系列光谱分析应用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点源排放连续监测、线源泄漏自动检测、面源排放通量光学遥测和车载走航观测等光学监测设备。

  之后,通过系统集成自主研发的有毒有害气体光学监测方法、光谱数据库系统、光谱分析软件系统,结合大气痕量气体成分卫星反演算法软件,研究人员研发形成了一种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光学监测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实现了“点-线-面-区域+移动监测”四位一体的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全方位光学监测,为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布下“天罗地网”。

  目前,相关系统已在四川、云南、安徽、甘肃、江西、内蒙古等地石化、冶金、水泥、电力等行业,以及鄂托克旗建元煤化、山东钢铁等工业园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有效弥补了现有监测技术在工业园区监测手段、监测内容和监测范围的不足,填补了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全方位监测领域技术空白,为我国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控制与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为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目前,针对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来源识别、排放监控以及突发事件应急预警的技术需求,急需建立‘数据准确、响应及时、覆盖全面’的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技术体系。”合肥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由于我国工业园区的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园区对于有毒有害气体的现场监测技术及设备的需求巨大,该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中科大2项成果获国家奖

  在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大作为第一单位完成的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中国科大周荣斌教授、田志刚院士、江维教授和彭慧教授等作为主要完成人的“炎症巨噬细胞的活化、调控及效应制”项目,围绕炎症性疾病中巨噬细胞的功能和疾病机制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

  该研究揭示巨噬细胞在炎症性疾病中识别组织损伤和共生微生物的关键受体或新型机制,发现机体调控巨噬细胞活化并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负调通路,揭示巨噬细胞活化后促进炎症和炎症性疾病的新型效应机制,对固有免疫和炎症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此外,吴枫教授、李厚强教授研究团队及合作单位完成的“移动高清视频编码适配关键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据了解,近十年,中国科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4项,位居C9高校第三。

     我省多个科研团队所参与项目获奖

  此次评选,中国电科38所主导研发的相关项目,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此外,由我省科研团队参与的科研项目,也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其中,包括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与完成,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由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粉土路基建造支撑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等。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获奖者分别为黄旭华院士和曾庆存院士。

  会上,共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授予10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刘畅司晨蒋瑜香)

[ 编辑:周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