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小池农机站帮扶农机合作社发展纪实

10.09.2014  19:17
        近年来,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然而,区别于以往一家一户的农机使用者,农机合作社无论是在组织规模、农机装备结构、技术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特殊性,这为农机管理部门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特别是在技术培训、信息服务、金融信贷等方面,农机合作社都需要多样化、高层次的服务支持。长期以来,由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缺乏专业指导,在建设和发展中存在制度不健全、活动不规范、成效不明显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开头不重过程,合作社人才缺乏、顺其自然、自生自灭的现象存在。为此小池农机站结合今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帮扶农机合作社发展服务活动,着力满足合作社的发展需求,促进了小池农机管理服务水平、农机装备水平同步提高。 

      一、  完善制度,规范运作  

        小池镇现有金牛、农友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站根据两家不同特点,确定了合作社服务形式和作业范围,在各自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合作社的技术人员管理、财务制度、安全制度等,规范了合作社的作业合同及土地承包合同,使合作社建设更加优化合理、规范有序。 

      二、调查摸底,制定方案  

        年初,农机站技术人员走进合作社,详细了解合作社的真实情况,包括农业机械的数量、质量,设施设备水平,修理车间、机库机棚,土地承包规模,财务状况,社员组成,技术人员情况等,再根据合作社发展需求和当地实际,帮助制定了年度工作方案,并联合金牛、农友两家合作社建设了小池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基地面积2500亩。 

      三、春耕生产,指导服务  

      为抓好春耕春播技术指导服务,农机站技术人员一是帮助农机合作社组建了2支农机检修服务队,并集中指导培训服务队成员,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服务水平,同时通过电话、发短信、发技术资料、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为合作社提供春耕备耕服务。二是宣传春播育秧技术,特别是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确保春播前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印发宣传资料,召开合作社社员座谈会广泛开展春播工作的宣传。三是邀请农技专家联合农技站为合作社服务,搞好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做好技术指导,确保丰产丰收。 

        四、订单作业,跨区服务

        农机站积极为合作社牵线搭桥,鼓励推行订单作业,签订作业合同,并引导合作社开展“水稻机插、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小麦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合作社主动作为、量力而行,积极与种粮大户、外出务工户和无机户稿好联系、对接,签订作业协议,实行订单作业,落实作业地点,据统计约落实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订单1万亩,机收及秸秆粉碎还田订单3万亩,小麦机播种订单0.4万亩。

      针对跨区作业中出现的新特点,农机站一是坚持送检上门、送证上门,对要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进行检修和检审,并免费办理《跨区作业证》,现检审轮拖收割机48台,发放跨区作业证21份。二是积极帮助合作社开拓作业市场,扩大作业空间,推行“订单式”跨区作业。采取实地考察、电话联系、网络查询等多种渠道,拓展县外、省外作业市场,现已完成安徽淮北、山东小麦收割1.2万亩,浙江、湖北等地水稻收割约3万亩任务即将开始。 

        订单作业及跨区作业的推行,不仅降低了用机户的作业投入,避免了农机的盲目流动,提高了作业效率,为农机合作社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作业市场,扩大了作业规模,壮大了合作社经济实力。 

        五、服务山区,推广技术

        在农机站的支持下,金牛农机合作社与太湖县久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太湖县绿国有机农业合作社合作,在太湖县山区百里镇、弥陀镇、刘贩乡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三地合计机插水稻1020亩。这次合作意义重大,一是加强了农机合作社与其它合作社、企业的交流合作,拓展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空间。二是农机合作社可以承担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提供了一个好的路径。三是合作社为山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引导作用。下一步将推动农机合作社与资金合作社的合作,通过信贷添置新型农业机械,提高装备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将农机合作社做大做强。 

      六、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农机站技术人员农闲时对合作社社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包括农机法律法规、机械常识、操作要求、农作物生产技术以及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等)和实际操作培训,组织合作社社员参加农机和农技培训班4期(农业法律法规、植保、农机农艺融合、农机操作各一期),培训160人次,其中今年取得农机驾驶证有8人。高素质的合作社掌门人和高素质的农机手是农机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农机手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他们既要精通耕、种、收、植保、运输、烘干等各个生产环节的农机作业操作,还要懂得土、肥、水、种等方面的农艺知识,特别是要搞懂在机械化作业条件下的农艺要求。农机合作社掌门人的素质还要更高一些,他们需要通晓法规、精通市场、巧于运筹、善于管理。但是对于他们的培训,基层农机站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上级农机部门及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只有将先进的技术、理念和制度通过农机合作社应用于农业,才能让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释放出最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