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义教别样风采:招式扣人心弦,理念教化育人

10.07.2017  09:42

  书云:“先贤大哲体《道德》精妙,明《黄庭》《周易》之易理,集众家拳法之大成,创太极拳而声名不显。太极拳,道者之用。运元气于周身之内,进而行真元于天地之间。”太极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它又是凝聚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光耀夺目的明珠。为了将太极拳文化撒播在乌溪这个小镇上,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当涂县“国学随身,书礼塑人”实践团队来到了乌溪初中,在7月8日的上午,志愿者们将留守的30余名学生带到了篮球场上,苌达负责领头教学,为学生们开启当天上午的太极学习之旅。

志愿者表演太极拳 詹淇 摄

   含蓄内敛,显华人之气场

  太极饱含着东方包容理念,凝结着中国人的人格心理特征。如太极功夫内敛含蓄,意、气、形、神圆融一体,虽不具有主动攻击性,但它后发制人的招式中则有一种让人难以捉摸的强大气场。

  “太极拳讲究含蓄内敛,表现在动作要领上就是动作幅度不要太大,每一招每一式都要达到收放自如的状态。”志愿者苌达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力求找到学生们能理解的方法来指导他们的学习,“老师,为什么太极拳要含蓄内敛啊?出拳不是应该快准狠吗?”太极拳的含蓄内敛与初中生脑海中的拳法认知有所出入,因此就有学生对志愿者老师提出这样的疑问,志愿者很欣慰学生们认真地思考了太极的与众不同:“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啊,中国人的委婉含蓄也是孕育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

志愿者教授太极拳 詹淇 摄

   以柔克刚,示阴阳之真理

  太极拳以柔为体,以不争为用,突出尚柔、贵化、善走,反对好勇、斗狠、顶抗,主张欲取先予的技巧策略,通过运用柔曲之术,创造条件使对方“触处成圆、落点成空”,走向其期望的反面,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步入初中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为了很好地引导乌中的学生们学会不争,克制情绪避免与人发生暴力冲突,志愿者们在学生们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断向他们传播着太极不争的思想。希望他们能以更理智的方式度过躁动的青春期,不让自己因冲动留有无法挽回的遗憾。

领悟快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詹淇 摄

   急缓相间,彰中庸之道义

  “太极拳中很多动作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些快,有些慢,快的动作倾向急,慢的动作倾向缓,正如……”未等志愿者说完就有一个男同学接了老师的话:“老师,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想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分清状况,该快速完成的事情要快速完成,该慢慢来做的事情要慢慢做。”经过一个上午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教他们打太极的这位老师擅长将太极理念和为人处世态度相结合,所以才有同学知道了志愿者老师真正想要告诉他们的道理。

  在这场别开生面的太极教学中,学生们听得很仔细,学得也很认真,即使在学习伊始未得要领,也丝毫没有磨灭他们对太极拳的求知欲。“招式忘了不要紧,只希望他们能记住你今天教给他们的那些处世之道。”“我相信他们不会忘的。”志愿者苌达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学生们坚定的说。

  太极拳,殆技而近乎道者也。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不矜才,不使气,雍容大雅。行所无事而应敌制胜,莫测端倪,不可思议。由于其行拳若行云流水,飘举欲仙,松静自然,犹如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故老弱妇孺均可练习。苟得其术可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不滋李洪志之流邪教之流弊,不走火入魔,又无歪理邪说以视听,有利社会风俗,有利安定团结,确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最佳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