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收割后麦秸咋处理农民不用问《阜阳新闻网》

09.06.2015  13:07

      7日上午,在太和县经济开发区友谊村完成收割的麦地中,农机所经之处。秸秆被粉碎,均匀地铺撒在地面上。在其后,是一台旋耕机,将粉碎的秸秆翻在土中,直接还田。这是太和县经济开发区推广的一种秸秆处理方式,而灭茬、旋耕都不需要农民出钱。

      农民不用再处理秸秆           7日上午,友谊村村民高素华来到自家地里,这块地有5亩,6月6日傍晚收割机把小麦收割完,当时村干部对她说:“你只管把小麦拉回家,秸秆怎么处理,就不用再操心了。”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在村干部的安排下,小麦灭茬机就开到了她家地里,将秸秆粉碎,然后旋耕机将秸秆翻在土里。“担心秸秆过长,没有翻在土里,影响种大豆。”高素华有点不放心,还是跑到地里看看。                         “秸秆很短,被均匀撒在地里,不耽误耕种。”看到秸秆被这样处理后,高素华很满意。她说,今年秸秆处理很省事,去年这个时候,她正和老伴把秸秆一点一点拉出去堆放在沟塘边。“今年不一样了,很省事。”                     友谊村负责人陈志峰在不远处盯着,虽然近期他一直在田间守着,但是他觉得今年秸秆禁烧工作比去年省事多了,关键是找对了方法。                     “去年开展秸秆禁烧工作时主要是不让群众焚烧秸秆,至于秸秆怎么处理没有更好的方法。有的群众将秸秆堆沟塘里,这样就留下了安全隐患,后来村里又找挖掘机,用土把秸秆掩埋,耗时耗力又耗钱。”陈志峰说,今年情况大不一样,老百姓收割小麦后,灭茬、旋耕均由村里负责实施,收割一片,秸秆处理一片,秸秆直接还田后,既达到了秸秆禁烧的目的,也不耽误老百姓耕种。         谁转化秸秆给谁补贴                         太和县经济开发区共有16000多亩小麦,这两天,趁着晴好天气,已基本完成了“边收割、边还田”。                          太和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国庆介绍,“这种处理秸秆的方式是不断摸索出来的,刚开始选择了几块地,对秸秆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最后这种处理方式最佳,老百姓愿意接受,才逐步推广。”                       一台灭茬机价格动辄过万元,为了减轻农机手的经济压力,在太和县经济开发区,每购买一台动力强的拖拉机补贴5000元,每购买一台秸秆粉碎还田机补贴1000元,所有农机统一调度。                     灭茬、旋耕,老百姓不需要给任何费用。“省、市、县三级财政每亩地共补贴40元秸秆综合利用费,今年实行谁转化给谁补贴的政策,也就是说,这笔钱直接给灭茬、旋耕的农机手,不足的部分由开发区来补贴。”太和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高辉介绍。                         看着秸秆被处理,土地被旋耕,高素华很高兴,“就等着下雨了,下一场雨就可以种大豆了。”  ( 颍州晚报记者 刘越越 文/摄)   信息来源:《阜阳新闻网》20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