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长医改实践:市镇村三级"医共体"让百姓家门口看大病

14.02.2017  13:03

  中安在线讯 作为全国首批医改试点县,安徽天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着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各自为政、争夺病人的局面,县级公立医院在市场环境下“跑马圈地”,不断发展壮大;而乡镇医院却需求萎靡、就诊量过少。2016年3月以来,天长确定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上联三甲,下联乡村、组建医共体”的思路,在医疗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今,天长市人民医院、天长市中医院、天长天康医院3个县级公立医院牵头,分别与基层医疗机构签订结对协议,组建三个县域医共体,主动将县优质医疗资源“垂直向下”往县级以下医院延伸。扩大乡镇医院床位规模、配备标准和常用医用设备;扩大乡镇医院医疗服务范围;增加乡镇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推行……这一个个成果是对天长倒金字塔型医疗格局的重大改革,也是提升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要求。

由市人民医院下转到汊澗中心卫生院的病患也享受到同等档次的治疗。记者 尚家乐/摄

   上下联动提高疑难诊疗抗风险能力

  有过在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经历的胡传芳告诉记者,她原本以为远程会诊是个很难实现的事情,没想到在汊涧乡镇卫生院24小时内就给自己的母亲安排好了。

  1月30日,胡传芳85岁的老母亲周文玉左髋部骨折,需要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之前,主治医师将周文玉的病历、影像等资料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上传到了天长市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骨科专家查看之后,又通过网络视频和周文玉的主治医生进行了详细的沟通,给出了明确诊断意见,并指导汊涧镇卫生院进行了手术。

  “以往这样的病例我们是不敢接收的,风险很大。主要原因是病人年事已高,并患有心功能不好等其他基础性疾病。”汊涧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医师王长富说,“在医共体内,天长市人民医院的对应专家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术中给了我们麻醉方面的指导并提醒我们术后避免神经末血栓的发生。

  随着“互联网+医疗”全新模式的开启,天长市人民医院医共体汊涧分院中的远程会诊室已累计进行了远程会诊60多次。“远程诊疗提高了我们镇医院的抗风险能力,让我们在诊疗的过程中更有底气。”王长富说。

  远程会诊平台针对患者现阶段病情及疑难问题进行“面对面”讨论、制定治疗方案,为乡镇医院医生积累了医疗经验,更能为抢救危重患者争得更多时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天长市人民医院医共体远程会诊现场。记者 尚家乐/摄

  据汊涧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孙友和介绍,目前,天长市共有两家县级公立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14个镇卫生院(20个分院门诊部)、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3个村卫生室和5家民营医院。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实行人员柔性流动,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分别预留3%的流动送医岗位和5%的流动送培岗位,用于县乡人员“双派送”,以便强化对口帮扶。牵头医院在人才、技术、管理、设备设施和服务等方面,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截止2016年12月底,天长共结成1+1+1师徒关系(县级牵头医院+乡镇医院+村卫生室)396组,共开展专家帮扶1663人次,指导基层查房632次,会诊手术24次;举办培训班134期,免费接受下级医务人员进修学习52人次。“技术上的帮扶带来的更多的是自身能力的提升,在面对疑难杂症等病状更有经验更有信心。”孙友和表示。

   双向转诊增强分流病人容纳能力

  62岁的叶俊患有胃癌和食道癌,病情比较特殊。在天长市人民医院经过胃癌根治手术后,又不定期对食道肿瘤进行化疗。2月9日,在两周的化疗结束后,叶俊由人民医院转向汊涧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保肝、营养治疗。作为由上级医院下转的病患,汊涧镇中心卫生院的主治医生与市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徐云峰进行了短暂的衔接交流后,很快为叶俊制定了应对术后胃肠道出血反应、白细胞减少等症状的治疗方案。

  “我专程去南京军区总院看过,后来一对比,发现这边的诊疗方案和南京的几乎一样,胃癌手术在南京需要4万左右,而在天长只需要1万5千元左右,所以选择了在天长治疗。”叶俊解释说,“我术后病情稳定,逐渐进入康复期,就被转到汊涧镇中心卫生院,市里的医生徐云峰每周都会来定期复诊,我家离镇卫生院只有20分钟的路程,家人照顾我也很方便,对镇上的医院十分信任。

  除了接纳医共体内由上级医院下转的病患,汊涧镇中心卫生院还畅通绿色通道,与下级村卫生院建立了良好的转诊机制。1月13日,汊北村80多岁的村民吴大爷,突发肺部严重感染,吴大爷的家庭医生刘恒治迅速与汊涧镇中心卫生院的急诊科医生取得联系,并通过医共体专用救护车将吴大爷由汊北村卫生室上转到汊涧镇中心卫生院。“在村卫生院,我们对吴大爷进行了简单的初步诊断,在医共体内上转镇医院,不用挂号、不用排队,节省了时间。”刘恒治说。

医共体说明指示牌。记者 尚家乐/摄

  双向转诊的渠道畅通,让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大幅增加,据统计,2016年汊涧镇中心卫生院达到住院人次1770人次,门诊人次5200人次,手术人次545人次。去年累计上转病人100多人次,接受下转病人400多人次,下转病患首次超过上转病患。孙友和表示,双向转诊一是减轻了大医院的负担,让上级医院腾出更多医疗资源;二是进一步提高了乡镇医院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基层对病人的吸引力。

  据悉,天长已确定了镇卫生院50种确保收治病种,县级医院41个下转病种和15个康复期下转病种清单。医改后,乡镇卫生院服务量开始增加。2016年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10263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17.3%,门诊人次维持在80万以上,较医改前增长14.2%,占全市医疗机构门诊量的52.7%。双向转诊机制初步建立,医共体内下转明显超过上转人次,共下转8037人次,上转病人3319人次,初步形成了“小病首诊在基层、大病在县内、康复治疗回基层”的良性就医格局。

  依托县级公立医院,天长还建设了区域HIS、影像、检验、心电、病理等五大中心,基本实现了医共体内信息互通、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协作。孙友和介绍说:“目前,天长市正通过争取世行贷款项目和国家项目资金和加大财政投入等办法,在2017年年内完成所有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DR、彩超、心电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检验设备的配备工作,这将给基层医院带来了更多的技术支撑。”(记者 王佳)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王佳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
安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旅游工作
(本报驻安徽记者  郜  磊)日前,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