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农机跨区机插西行漫记 《江淮新闻网》

21.04.2015  12:26

4月13日14时30分,在隆隆的送行鞭炮声中,随着安徽省天长市农机局局长俞树彬的大旗一挥,近20台高速插秧机与40多位机手组成的跨区机插作业车队挥别家乡,一路向西,驰往早已签订了机插作业合同的江西上饶。

2辆满载插秧机的重卡和1辆大客组成的车队,由丰仓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老港机插秧专业合作社、汊涧镇金秋农事合作社组成。在天长市农机部门的协调下,促成了本地合作社与江西余干县石口镇开门子现代农业产业园的2万亩机插秧跨区作业协议。此番西行将要完成6000亩早稻栽插任务。

车队一路欢歌驶离了天长。约17时,行驶至苏皖交界处的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先头满载插秧机的重卡被收费人员拦了下来,理由是大批崭新的插秧机认定为农机生产企业运输销售产品,要求缴费放行。尽管随车人员出示了跨区作业证,但仍不能释嫌。领队一边向收费站负责人解释这些崭新插秧机的来历与去向,一边掏出自己的工作证件证明。在听取了领队解释并查看工作证明后,车辆得以免费放行。车子沿着高速公路,继续欢快地行驶着。窗外,青山绿水以及依山而建的村落,令人心底泛起阵阵暖意。车内,兴奋的人们无所不聊。当聊到此次跨区远征作业时,金秋农事合作社理事长董玉很有领导范地说:“我们这次远征,大家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打响天长的跨区作业品牌。第一炮打响了,我们今后会在当地拿到更多的农机作业订单。大家好好干!等跨区作业结束回家时,我请大家爬庐山!”车厢内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畅想着碧绿的秧苗在插秧机下的延伸、满眼青翠,大伙儿眼神中越发透着兴奋。

车辆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穿行,不知不觉驶过了南京、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暮色中远离了安徽驶入江西境内。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颠簸,有的人感觉腰酸背痛起来活动活动筋骨,有的已酣然入睡。晚上11时许,在经过了近9个小时,长达6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后,车队平安到达此行目的地—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石口镇开门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尽管旅途很疲惫,大伙还是边忙着整理带来的行李被褥,边将一台台插秧机从卡车上卸下来。安顿完这一切,已是凌晨1点多钟。走进简易的活动板房,机手们和衣而卧,屋内很快就响起鼾声。

4月14日清晨6时许,大伙早早起了床,简单地洗漱、就餐后,便驾着插秧机在田间地头忙碌起来。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插秧机开过之处,一行行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挺立在田间。笑容与成就洋溢在脸上,丝毫看不出昨日的劳累。对机手们来说,插下的一株株秧苗,是果实、是希望,更是收获的幸福。

现场指挥作业的丰仓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建昌思忖着:每台高速插秧机一天能作业30—50亩,预计在12天左右,这16台插秧机将完成6000亩早稻的栽插任务;5月中下旬,还将再增派6台插秧机来此,进行8000亩中稻栽插;6月份,返乡不误自己的田地,7月中旬,再来余干县,进行6000亩晚稻栽插。这么一算,通过跨区作业,这些插秧机要比在家作业时间延长了3倍多,机插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仅在余干一地,按照每亩机插作业纯收入30元,完成2万亩机插任务计算,他们将获得纯利润60万元。

近年来,随着天长市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诸多农机合作社不仅为当地农户提供育秧、田管以及耕、种、收、储等一条龙服务,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项目也在不断拓展,以往单纯的机械收割作业已经延伸到机耕、机插秧、机植保等多项目。而且跨区作业范围也由前几年苏皖两省份向东三省以及赣、鄂、湘、粤等省份辐射。

农机走出去,既帮了别人,又富了自己,虽说是苦点累点,但汗水中的果实是那么甘甜,劳动中的欢笑是那么质朴。天长农民的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作者:刘昌俊 王帮 程银斌(摘自:江淮新闻网 15-04-19)


持证跨区心不慌

出征授旗

临行装车

机插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