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在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4.07.2015  18:11

  近日,国际植物细胞学、植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SCI期刊Plant Cell Reports(IF=3.071,三区) 在线刊登了我校农学院舒英杰博士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GmSBH1, a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related to leaf development and involved in response to 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tress in soybean”。该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大豆同源异型盒基因SBH1参与种子田间劣变的分子机制(31101212)”和安徽省教育厅优秀人才基金“大豆同源异型盒基因SBH1参与种子田间劣变的功能验证(2012SQRL143)”等项目的研究成果,也是我校农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研究成果。

 

  SBH1基因是大豆中被克隆到的第一个同源异型盒(Homeobox)基因(1994年),在发育的大豆种胚中优先表达。在随后的20年左右的时间内未见该基因的相关报道,本课题组在前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与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有关,项目组以SBH1基因为研究对象,对该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特征、时空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激活功能验证、互作蛋白、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形态变化以及转基因种子对高温高湿胁迫的响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分子水平上初步揭示了 SBH1基因参与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的机理,为开展SBH1基因参与高温高湿下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抗性调控网络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组将致力于从蛋白质组、转录组和代谢组水平深入系统地研究SBH1基因参与高温高湿下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抗性的调控网络,为培育高抗种子田间劣变的春大豆品种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责编:邓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