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与我们这一行: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07.11.2017  12:16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我省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大家表示,“公平”“质量”两个词,凝聚着缩小教育鸿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百姓期盼,概括出我国教育新的时代使命。一定要通过实际行动,努力推进教育公平,让城乡孩子共享同一片蓝天。

  泾县中学音乐教师郑培琪:

  送教下乡助力精准扶贫

  近日,泾县中学的老师到泾县蔡村镇蔡村学校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结对帮扶送教下乡活动,该校音乐老师郑培琪为蔡村学校的师生带来一堂趣味横生的音乐课,从而拉开泾县中学教育帮扶蔡村学校“名师送教”的序幕。

  郑培琪清晰地记得见到蔡村学校同学们的场景,当她在课堂上问孩子们是否喜欢上音乐课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没有音乐课! ”郑培琪愣在那儿久久回不过神来。那堂音乐课,郑老师以《多彩的人声》为主题,为蔡村学校的孩子们上了一节音乐基础知识的普及课,与他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音乐之旅”。操场上,她与孩子们围成一圈,当她教孩子们唱起那首表达亲情的儿童歌曲《可爱的家》时,孩子们甜甜的歌声响彻校园,也深深打动她的心。郑老师承诺,今后一定会按时送来音乐课。

  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让郑老师十分感动。她说:“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期待未来。送教帮扶架起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联系的桥梁。

  合肥大杨镇中心学校教师范静: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10月24日至26日,合肥大杨镇中心学校的范静老师度过了难忘的三天。作为合肥市教育局主办的“庐州最美教师”师德巡回报告团成员,她赴包河区、肥西县、长丰县、瑶海区、庐江县进行巡回报告,讲述当老师的幸福故事。 “三天里,我不断回味从教以来的辛苦和甜蜜;三天来,我也看到、听到很多同行的故事。这次难忘的经历更加坚定了我为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付出的决心。”范静说。

  大杨镇位于合肥市区边缘,进城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也不在少数。范静认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一方面要在陪伴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在提升教育水平上下功夫。带着这样的想法,她把满腔的爱都给了学生。经过反复打磨,她形成了“自然而又精心,简单而又深刻”的教学风格;用自己特有的坚韧,带着孩子们与自己一起成长。从一个普通乡镇教师,逐渐成长为合肥市骨干教师和庐阳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据统计,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我省留守儿童超过70万名。我省将建立由学校老师、公安民警、儿童保护专干、卫生计生工作人员、妇联工作人员、家庭监护人“六位一体”的留守儿童联系人制度。通过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程,确保每一名留守儿童有一份健康档案、有一名健康监护联系人、有一个联系电话、每星期与父母一次视频、每个月参加一次集体活动、每年有一次身体检查。

  “看着孩子们笑脸,我真愿意一辈子这么守护下去。十九大精神犹如火炬,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范静说。

  萧县白土镇中心校校长路世千:

  最美丽的场所是校园

  路世千是一名扎根基层的老校长,在教育一线已经奋战三十多个春秋,亲历了农村教育几十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他说,感受最深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学校的巨大变化。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这是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宏愿。”路世千说,“就拿我们学校来说,自去年以来就投入了八百多万元,建成了标准化的校舍,装备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学校还修建了一万多平方米的运动场,配齐了各种体育器材。

  今年9月,萧县通过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的考核验收。“毫不夸张地说,我县最坚固的房屋是校舍,最美丽的场所是校园,好多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超过城里学校。 ”路世千说。

  不仅是硬件水平上去了,教育的软实力也在提升。几年来,萧县结合自身实际,着力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力量薄弱的问题。如招聘新教师、选派特岗教师和“三支一扶”大学生进学校;开展城乡交流、乡镇交流、校际交流等等,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均衡师资力量,使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在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我和我的同事们,将继续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路世千说。(陈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