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粮仓”渐变“好厨房”

06.10.2019  16:01

  金秋时节,江淮大地处处一派丰收景象,水稻经历拔节、抽穗、扬花,已渐渐成熟。

  “这几天,这片稻田就可以收割了。”近日,记者来到巢湖市银屏镇三胜村,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种业负责人吕少平介绍道,“这是我们的试验示范田,共有320亩,种了近40个品种。”

  打开车门,一股稻香扑鼻而来。眼前的稻田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每块田里都插着一块小牌子:“银粳218”“申优415”“银香38”“粤禾丝苗”……

  吕少平解释:“大米品质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水稻品种优劣决定的。我们每年都会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成功后再推广。”水稻生产基地是大米产品的第一生产车间,光明槐祥的基地种植的新品种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推广应用的,“‘银香38’这个品种的大米,在上海能卖10元/斤。”

  目前,光明槐祥的稻谷年加工能力15万吨,糯米粉年加工能力3万吨,粮食日烘干能力1500吨。而22年前,这家企业只是巢湖市的一家小型粮食加工厂,只为周边农户提供简单的稻谷加工服务。

  这些年,消费者对食品要求高了,农产品加工产业要与城乡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相适应。“以前大米深加工要三四次抛光,虽然看着色泽明亮,但营养元素却流失得多。如今人们更多要求绿色、营养、健康。所以我们改造生产线,解决‘过度加工’问题,更好适应消费需求。”该公司副总经理朱同贵说。

  “传统糯米粉加工的汤圆,煮熟后容易软塌,汤也是浑的。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将糯米粉中的蛋白质进行抽取,口感和卖相更好。10月份,公司准备投资2700余万元,再扩建两条中高档糯米粉生产线,年产量3万吨,实现优粮优加。”朱同贵说,我省粮食连续丰收,有了“大粮仓”,还得让“大粮仓”变成“好厨房”,为百姓提供更多舌尖享受。(记者  何珂)

[ 编辑: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