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时评】课堂教学: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13.08.2014  12:46

编者按   近日,从《2014年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结果和奖励通知》(中高报协[2014]2号)获悉,我校李万银老师撰写的《课堂教学: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荣获2013年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言论类一等奖。全文如下:

课堂教学: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近日,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年”活动已经展开,校领导杨兵等深入课堂,亲身感受课堂教学魅力与师生表现。活动的开展是学校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皖教高〔2012〕7号)文件精神的一大举措,再次凸显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向善,是大学的追求,崇善的根本在教学,教学的灵魂在教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一个简单而又严密的逻辑,道出了大学教育的真谛。

注重教学,首先要明清楚学的地位。大学的四大基本功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教学或者说培养人才是根本。对于高校来讲,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本质上都是为了育人,也就是说,其他三项功能要为教学服务。因此,培养人才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大学最根本、最一般的使命和任务,这是大学永恒的办学理念。

注重教学,就必须直面教学,正视和解决当前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再也不能继续千百年不变的“授受教学”,再也不能用“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应对信息时代的大学生。而应该积极创新课程,多一些国际视野,多一份人文关怀,重视学生这个受教育者的特定主体的特点和变化。同时,要真正关注到教师的的想法与关切,让教者乐教,学者乐学,让教有尊严,学有收获,教学相长、生生不息。

注重教学,就必须激励教学,改革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出发,真正关心教学、投入教学、激励教学。从激励教师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制作好每一个教学课件、研究好每一个教学对象入手,引导教师刻苦钻研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内涵,大兴教学研究之风、教学争先之风、教学荣耀之风。

注重课堂教学,是这个春天最具生命力的种子,让我们趁着春风尽快播撒和培育,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这个春天更加绚烂多彩、生机勃发。

文章来源:《安徽建筑大学报》第333期头版,2013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