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邱均平教授应邀来校作学术报告

04.07.2014  19:11

  应学校邀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于7月4日上午专程来校作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方面的专题报告,全体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科级以上干部参加报告会。会议由副校长刘朝臣主持。

 

  邱均平围绕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特别是结合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现状,详细解读了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就处理好管理导向与市场、教学与科研、定性与定量、投入与产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国内数据与国外数据等8个方面的关系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做了详细解读,对12项二级指标即:办学基本条件、教育经费、教师队伍、优势学科、生源及毕业生、研究生教学、教学成果、科研队伍及基地建设、科研产出、科研项目经费、科研效率与效益等方面做了全面阐释。邱均平认为,大学评价的功能是导向、诊断与激励等3个方面。关于评价结论的采用,邱均平认为要高度重视(因为信息发布会对被评价高校产生实际的社会影响),也要对结果作具体分析。

 

  针对我校学科专业建设,邱均平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细化建设目标;二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关注中青年人才的引进,还要关注中年甚至老年专家的引进;要处理好引进与现有队伍培养、使用的关系;对急需的关键性人才可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三是加强学科规划,提高学科专业的竞争力;四是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用政策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使得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的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五是要完善办学基本信息报送制度,确保数据不发生冲突(上报主管部门的与校园网披露的),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是提高学校在省外的知晓率);要提高网上信息的更新速度(特别是学校二级单位的网站);要优化、美化网页设计,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

  刘朝臣对报告会作了小结。他指出,邱均平教授围绕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给我们作了很好的阐释,特别是邱教授用学者独到的眼光,结合自己及课题组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国大学评价》,对我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情况作了系统的剖析,报告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针对性,对我校的事业发展,特别是学科专业建设必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关于大学排行榜,刘朝臣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刘朝臣认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带给大众更多的需求与选择空间,大学排行榜就是为消费者提供选择学校的必要信息而产生的。近年来,大学排行榜越来越多,林林总总,但各自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如用于政府管理、企业招聘和学生择校等等。国外大学排行榜比较有影响力包括:《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美国最佳院校排行、英国《泰晤士高教增刊》世界大学排行榜和加拿大《麦克林》大学指南。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排行榜有:武汉大学的两个版本(其中包括邱教授所在中心的)、上海交大版、中国校友会版及“网大版”等5个版本。

  对于如何看待不同指标体系下的评价结果,刘朝臣指出:正如邱教授自己剖析的那样,对于高校排行榜,我们既不能迷信、盲从也不可全盘否定,对各版本排行结果要加以分析,力求找出并找准学校自身存在的差距,以利于迎头赶上。

 

  刘朝臣列举了实例:各排行榜虽然形式上基本与国外排行榜一致,但在各项评价指标与权重上却都有各自的评价体系,排名结果也有很大不同(如我校在人民网公布的“中国校友会版”中的全国排名为456名,而在“武大版”中则为735名)。刘朝臣说,不能简单通过排名评价各版本指标体系的优与劣,或学校发展的绝对好与差。邱均平教授今天利用两个多小时对“武大版”高校评价指标体系的解读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新的启迪、新的收获。

(责编:汤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