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赴岳西县菖蒲镇阅读创新教学研究团队

09.07.2014  12:53





   今天,你“悦读”了吗?

  当老师还再为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而费心,当家长还再为孩子学习兴趣不高而忧心,当学生还再为提高语文成绩而烦心,有这样一群年轻人,穿着红色的衣服出现在安庆市岳西县菖蒲镇文化站里。然后,接下来的十几天,镇上原本已经放暑假的、大大小小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这里。这群被孩子们追捧的“老师”就是安徽师范大学爱心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把专业知识付诸于社会实践,用志愿服务点亮山区孩子的希望。

    “大家知道什么是语音吗?朗读时想正确发音吗?”,“不知道!”、“想!”,这是志愿者刘姗讲解普通话发音时与学生的互动。

  “这里孩子的方言口音比较重,有些甚至没有普通话这个概念。”在与学生简短的交流后,刘姗向队长反映说,“我们的阅读教学应从清除语音障碍入手,这个问题交给我解决吧”她毛遂自荐道。志愿者刘姗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 ,语音教学算是她的本行。但语音知识专业性强,把大学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原样照搬教给这里的孩子,显然是行不通的。刘姗在教学设计上着实费了心思,白天教学结束后,她搜集、整合相关的语音知识,根据受教学生低龄化、接收能力较弱的现状,认真备课、编写教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因有充足的准备,虽是第一次走上讲台授课的她显得游刃有余,声情并茂的讲解受到学生的喜爱。“刘老师,讲得不错嘛”队长张家强称赞道。“哪有,紧张得要命。不过走上讲台的感觉蛮好的”两个小时的教学,略显疲惫的刘姗会心地笑道。

    “汉字的演变,我该怎么讲呀?”志愿者陈惠惠有些着急道,“刘姗今天讲得那么好,明天我上台一紧张把教学内容全忘了,怎么办!”昨天还担心的志愿者陈惠惠,她的第二讲《中国汉字的演变》,学生在中国汉字演变发展的历史中领悟文字的魅力,让学生正确书写汉字。“陈老师,您讲得真有趣,我要好好学写楷书”陈惠惠娓娓道来的讲解,学生听得懂、喜欢听,自然也受到学生的欢迎。

  “爸爸,妈妈,我长大了,请您放开您的手……”教室里响起学生们咿咿呀呀朗诵诗歌《我长大了》的声音。为让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志愿者组织开展了朗诵比赛。在志愿者们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志愿者对他们的朗诵进行打分、评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了奖状。“朗诵比赛不仅可以检测我们的教学成效,也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副队长周文超说道。“朗诵题材《我长大了》这首诗的选取我们是有针对性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一举两得”志愿者黄婷又对记者补充道。“我们的阅读教学是按照语音、汉字、词语结合具体文本依次展开,最后我给孩子们讲解如何进行写作,这也是我们认为的阅读的目的——阅读别人的作品,是为了自己更好地写作”队长张家强说,“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平时多动笔写写东西,懂得感念生活,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成功的。

  专业遇上实践,擦出的是爱与责任的火花。今夏,安徽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构成了菖蒲一道别样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