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 正式开赛

30.03.2015  15:59

        本报讯 :3月26日,由教育部、商务部和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服创大赛”)在北京清华大学正式开赛。

        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五届,已发展成为服务外包领域的年度盛会。服创大赛以国家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为导向,不断丰富内容,创新竞赛方式,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助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大学、淡江大学等两岸四地的650余所院校的近5万名学生直接或间接参赛。

        此次教育部、商务部和无锡市相关领导,大赛组委会成员,评审专家代表和全国各参赛高校师生代表近百人共同启动新一届服创大赛。活动中,教育部相关领导代表主办单位致辞,预祝第六届服创大赛成功举办。大赛组委会及评审专家代表详细介绍了第六届大赛的特点、竞赛要点及服务外包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号召更多大学生参与服创大赛、关注服务外包产业。

        据了解,本届大赛积极落实两部文件精神,紧贴现代服务经济和“创新、创业、创富”主题,强调应用导向和产学互动,通过扩大参赛范围、加深国际交流、推进平台建设等举措,谋求在竞赛规模化、国际化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优化竞赛规则,提升参赛规模。本届大赛进一步扩大比赛参与高校和参与大学生的覆盖面,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随着企业命题类(A类)首次面向高职高专院校开放,今年高职高专院校将首次实现在所有三个竞赛类别中与本科类院校参赛学生同台竞技。同时,每校参赛队数量限制也逐步放开,由往届的每类一队放宽至两队,每校参赛队伍总数最多可达6队。

        二、创新办赛理念,构筑国际视野。本届大赛致力为大学生和青年创新人才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首次邀请印度高校参赛,与大陆、香港、台湾等两岸三地学生互动交流。同时,自由命题类(B类)竞赛中将增设英文组,参赛学生须全程采用英文答辩及接受评审,推动产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三、吸引名企参与,加强产学融合。本届大赛继续加强国内外著名服务外包企业的参与度,着力提升在校大学生对服务外包行业的认知度。在无锡决赛期间将组织校企沙龙活动,邀请IBM、海尔、 博彦科技 等行业领军企业与参赛师生面对面交流,帮助校企双方了解需求,传递服务外包行业前沿资讯,深入普及IT现代服务业应用的新思维。

        四、助力创业实践,推动成果转化。为贯彻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文件精神,本届大赛将依托“中国(无锡)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基地”,积极促进服创大赛优秀项目市场转化。通过引入天使投资人和创投机构组建“大学生IT服务创业投资联盟”,参与、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推动技术、资本与市场向着更深的层次结合。

        五、打造就业平台,服务人才需求。本届大赛将积极促进企业选才纳才和大学生就业,全力打造“中国服务外包人才网络平台”,确保2015年平台累计注册企业(单位)1000家、注册人才10万人,努力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专业化就业交流服务,最终形成一个能满足高校、培训机构人才培养需求、企业招聘需求、大学生求职(换岗)需求的外包领域专业人才供需对接平台。

        目前,第六届服创大赛网上报名通道已于3月15日正式开通,预计最终参赛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达400所高校800支团队。根据赛事安排,本届大赛预赛将在今年7月在线进行,成功报名的团队须通过网络提交预赛作品;入围决赛团队则将于8月下旬参加在江苏无锡举办的线下决赛,进行项目演示、答辩、作品展示并颁奖。

        此外,本届大赛的奖项除设置团队一、二、三等奖外,创业实践类(C类)获奖团队还将获得无锡市人民政府发放的创业邀请书,进驻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基地,享受创业辅导、创业资金援助等创业扶持政策。

        附: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

        大赛的创意,始于2009年5月,当时正值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面临服务外包人才紧缺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紧缺,高校却有数百万大学生难于得到正常就业。为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关注服务外包,投身服务外包产业,无锡市人民政府提出了举办“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第三届起更名为“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的建议,得到商务部和教育部的高度肯定与支持,决定从2010年起,由商务部、教育部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由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等机构和单位承办大赛相关事宜,每年举办一次。

        二、服创大赛主要形式及特点

        服创大赛旨在搭建高校大学生服务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展示平台,促进大学生关注服务外包、就业服务外包;引导和促进高校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互动融合。大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突出创新,只要是基于IT技术或平台实现,并与“现代服务经济”和“创新、创业、创富”等大赛主题紧密相关的方案或任务,都可以作为服创大赛的参赛内容。

        历届服创大赛均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举办规格高,由商务部、教育部在国家层面组织资源举办竞赛,是国内服务外包业内唯一的国家级赛事。二是参赛面广,全国各省、市、区,高校,都派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第三届起,港澳台地区的高校也开始组队参赛。三是评审队伍专业性强,历届邀请的评委,都是国内外服务外包业内及知名机构的专家,对行业研究深,实践经验足。四是竞赛内容与实际联系紧,竞赛都由服务外包企业出题,有些还是企业的实际接包项目,创新创业项目也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可转化、有前景的特点。五是波及广、潜在影响大,有的参赛学生留校当老师后,又在后续比赛中作为带队老师带学生参赛,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投身服务外包产业的信心和热情。西藏大学、新疆塔里木大学等边远地区大学生也依托参赛,赢得在东部实习的机会。

        三、服创大赛的作用及效果

        (一)紧扣服务外包主题,强化国家人才导向。服务外包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创大赛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引导职业教育接轨新兴产业和IT现代服务业等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促进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推进产业人才分工细化和结构调整,支持服务外包产业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产业关注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大赛引导参赛学生学习、钻研服务外包知识,提升了在校大学生对服务外包行业的认知度;不少参赛高校通过校内宣传、层层选拔,甄选出优秀团队参赛。五年来,产生了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众多高校获奖团队,吸引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国际商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在全国高校和服务外包产业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搭建产学融合平台,培养产业亟需人才。服创大赛不断加强国内外著名服务外包企业的参与度,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家级大赛强强联手的方式,深入普及IT现代服务业应用的新思维,促进高校把专业课程设置和企业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加快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与服务意识。服创大赛打通了产业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商业创新间的界限:激发了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改革,突破了高校培养与企业所需的人才脱轨的瓶颈,锻炼了大学生对行业认知、专业技术、商务管理结合思考的能力,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产业亟需人才的培养。

        (四)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创大赛锻炼了参赛学生在团队合作、业务流程管理、质量控制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优秀学生和创新团队搭建展示能力的平台,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与规划,开阔就业视野和明晰就业方向。“校企人才对接洽谈会”,“中国服务外包人才网络平台”等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了就业交流平台,积极促进企业选才纳才和大学生就业。此外,服创大赛邀请天使投资人和创业孵化机构参与、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及成长。

        服创大赛在教育部、商务部的关心指导下,经过不断探索发展,开创了服务外包领域以竞赛促进高校育人、企业选人用人的先河,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服务外包产业融合的典范,凭借“服务外包”、“大学生”及“就业创业”等鲜明主题在服务外包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