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医院产科“一床难求” 医生每人每月平均接诊近50人

16.01.2015  12:39

  到了预产期,门诊医生让住院,可跑来跑去就是没床位。这让不少准妈妈感叹,生孩子怎么就这么难?这边准妈妈们打破头也要挤进大医院生娃,那边大医院产科却几乎每天处于“客满”状态,而随着“单独两孩”的逐步推进,二者间的矛盾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

   准妈妈吐槽:苦等床位,只为让娃“赢在起跑线”

  从产检开始,准妈妈小叶就吃够了等待的“苦头”。

  “一开始没经验嘛,不知道可以预约挂号。早上6:30去医院排队,信心满满以为肯定是第一个,没想到到了医院发现前面已经排了满满的人。”

  小叶说完自己产检的“惨痛”经历,还不忘补一句:“不怀孕不知道这大医院的滋味,我算是领教够了。”

  可被问到一个月后打算在哪家医院生娃,小叶还是毫不犹豫选择了自己做产检的这家知名医院。“这是我的第一个孩子,再苦也不能苦了他(她),不能让他(她)从出生开始就比人家落后啊!”

  医生诉苦:每天连轴转,忙得生病也不敢请假

  陈磊是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二科主任,前天下午3点50分,她从病房出来,正要赶去开4点的会。

  “你问我有多忙?这么跟你讲吧,现在我们都不敢生病,就算生病也不能请假,不然整个病区就要‘瘫痪’。”陈磊的语速很快,像是一种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状态。

  加上几张加床,产二科病区共有44张床位,却只有6个医生。2014年12月,这个病区一共分娩了273个产妇,平均每天9个产妇;若是摊到每个医生头上,相当于每人每个月平均要接诊近50个产妇。

  “这个月到今天(14日),已经生了122个,看样子是要超越273个的节奏。”护士站的一位主管护师说。

  就在市场星报记者和陈磊聊天的10分钟里,又有两个产妇入院待产。“现在床位又是全满,晚上要是再来产妇,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护士说,这种情况每天都在病区上演。

  据该院工作人员介绍,医院共有5个产科病区,情况都和二病区差不多。“还有个病区一个月生了290多个呢!”陈磊苦笑。

  和陈磊一样,安医大一附院产科病区副主任杨媛媛也坦言,现在来医院生孩子的产妇越来越多,这让医生和护士都有些“吃不消”。2014年,2966个宝宝在安医大一附院平安降生,其中2004人是高危儿,这更让该院的医护人员不得不时刻绷紧神经。

  “我好几次晚上值班,都接到产妇家属打来的求助电话,说要来生孩子。但医院实在没有床位,怎么协调都不行,还有家属急得在电话里破口大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甲医院医生吐槽道。

   “单独两孩”催生“婴儿潮”

  医院:产妇早出院,加快病床周转率

  市场星报记者从省城多家医院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医院产科就几乎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甚至出现了“爆棚”情况。

  合肥市滨湖医院产科医生说,去年8月份以后,产科门诊和住院人数增加就比较明显,“100多张床位住得满满当当。”

  在安医大二附院产科,一位产妇家属说,已经在走廊的加床上住了一天了,何时能转到病房还不知道,“人太多了,这个加床也是排队排到的。”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更不用说,1000张床位,几乎没有空过,每天几个产区的手术室都排满,“有时候一个晚上有十几名产妇通过急诊进来。”

  省城大医院产科“一床难求”,这使得不少医院不得不加快病床周转率。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顺产的产妇如果恢复良好,24小时即可出院;即使是剖宫产的产妇,也只需72小时就出院。

  安医大一附院也在筹建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这样可以方便产妇在宝宝出生后先出院,之后再带着宝宝来做筛查,而不用在医院住满3天。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至今已将近一年,全国各地按照新政降生的“二宝”也越来越多。截至2014年10月31日,我省共有23438对夫妇领取了“单独两孩”准生证。

  仅今年元旦假期,省城就诞生了数百个“新年宝宝”,其中不少是“单独两孩”。

  “我是‘80后’独生子女,从小就一直觉得比较孤单,总梦想着有个姐姐或者妹妹该有多好。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生二胎。”罗女士是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如今她怀上了“二宝”,预产期就在今年4月。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