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中针线舞出一个“家纺城”

09.12.2014  11:31
天馨集团内工人们在剪去工艺被上的线头。
 

        晨报讯 岳西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国家生态示范区,被专家称为“一座保存发育完好的天然大花园”。在这大山深处,“”着一个千家万户缝彩被,直接带动3万多农户计10余万人口的家纺企业群。

        小山城里工艺被出口十几个国家

        安徽天馨集团的前身是岳西县天堂纺织工艺制品总厂,1991年建厂以来一直给上海做来料加工,属家庭作坊式生产。1998年,储理政任法人代表接管经营这家集体小厂。当年,天纺厂年产值不足100万元。

        储理政上任后没有气馁,经过一段时间调查和考察,他发现手工绗缝技艺本为山区的广大农村妇女所擅长,技术的推广既有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婆婆教儿媳、母亲教女儿的传授方式;又有政府、企业因势利导,对此加以组织培训,很快使得岳西手工绗缝被生产成为县域经济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全县各乡镇成立外协分厂,确定专人负责生产进度,企业统一原料进购,配送外协厂来控制产品材料质量,最后由总公司对产品质量把关。由于手工绗缝被富有手工艺特色,制作精美,轻巧耐看,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喜爱。这里生产的漂亮手工被,已经“”进了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的家庭。

        “公司+基地+农户”带动数万人致富

        天馨集团能获得快速发展,离不开独有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多年来,该集团带动了2 万多户、6 万多人脱贫致富,解决了3000 多下岗职工再就业,为广大农村妇女找到了一条“不离土、不离家、亦工又亦农”的脱贫致富路子。

        这种“副业”不误农活、不误照顾家庭与孩子,农妇们空闲时即可操针,时间自由、操作方便。12月4日,今年41岁的陈敏干这个“副业”已经有15年时间,之前她一直在浙江温州打工。对于有这样一份自由的副业,她非常珍惜。“可以在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的情况下,一年还能挣到3万多块钱。

        在岳西县天堂镇城东社区团结组,有一家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联丰制丝有限公司。这些年,该公司也沿着“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蚕桑产业,带动全县2万多养蚕农户增收致富。

        从无到有工业企业超900家

        1958年,随着岳西第一条公路通车后,十万农工进驻岳西淘铁沙炼钢铁,开拓了岳西工业的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军工企业开始落户岳西,为这里工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影响和带动下,岳西县先后诞生了以缸套厂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以迅启蓄电池为代表的汽配产业、以罐头厂、丝绸厂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以板材厂为代表的石板材加工等国有、集体企业。

        2003年开始进行企业体制改革,岳西县适时引导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以轻工纺织、汽配电子、制药化工、小水电、农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生态工业体系。岳西县经信委的信息显示,到2013年底,该县工业企业发展到958家,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规模企业发展到101家,实现营业收入126.8亿元。

        晨报记者 方佳伟 汪雷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