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25.01.2018  13:54

随着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国内外市场对于以“十大皖药”为道地品牌优势的安徽中药材需求量大增,省内一些中药材种植和中药材产业有了迅猛发展。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省人民健康素质和水平、贯彻落实经济发展调转促、推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中药材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产业覆盖率低、发展能力弱、同质化现象突出、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稳定发展难度大、中药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还不够等问题,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整合。为此,建议如下。

1.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通过制定科学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扩大宣传和加大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我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建设一批规范的中药材示范基地。依托安徽中医药科学院,成立安徽中药材资源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野生药材驯化和栽培、大宗和道地药材品种选育繁育、种植和病虫害防范技术研究。支持中药材产学研一体化协作发展,利用大数据资源建立全省中药材产业追溯体系,实现道地中药材“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全过程溯源体系。完善中药材农技推广,逐步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2.建立中药材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户稳定增收渠道。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药农经纪人等利益联结紧密的新型经营主体,在用地、项目资金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以“企业+种植户+合作社”的方式,由龙头企业统一提供种苗、农资、科技示范和培训,通过种苗结算加保底收购模式,保证农户的收益。探索“租金+薪金+股金”产业发展模式,减少种植户经营风险,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3.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筑产业支撑体系。加强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改造提升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依托中心编制亳州中药材价格指数,将其打造成全国中药材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权威指数,并稳步发展中药材期货。依托亳州现有资源、产业、市场和交通优势,发展中药产品特色仓储,建设适应未来期货发展需要、辐射全国的中药材储备基地。在亳州建设安徽现代中药物流园区,培育一批专业化现代中药产品物流企业。在六安、安庆、滁州、宣城和黄山等中药材产地,建成五个区域性中心市场,形成以亳州为核心、面向安徽、辐射全国的规范、有效、安全的现代中药材物流网络。

4.推动加工精深化,加速中药材业态融合发展。加强安徽中医药品牌建设,推动以药食两用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健康类产品的产业化开发生产,促进综合利用。重点开发具有安徽特色的食品、饮品、保健品、药膳、茶制品、食用汤料、口嚼饮片和新型美容、美肤及洗液类等产品。发展中药材衍生产业,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乡村 旅游 、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亳州市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

5.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巩固现有优势,完善产业链,重点向产业链上游、下游和关联产业延伸。制定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十大皖药”的鼓励政策。引导知名医药企业发展中医养生保健、养老服务等产业项目。建设加工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在皖北,依托安徽现代中药产业园和亳州工业园,形成以中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皖西、皖南,引导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中药加工企业集群。采取定向招商,实现链式发展。依托资源和市场优势,引进中药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高科技企业到安徽投资中药产业,重点弥补中药产业链中缺失和薄弱环节,形成链式集群。公开发布全省中医药健康服务重点项目招商目录,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鼓励 银行 和大型中药企业合作,支持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和中药产业重点项目。

界别:致公党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十一届省政协副秘书长(兼),致公党中央委员、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副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