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多家医院开设“专病门诊” 叫好难叫座

30.07.2014  11:32
导读: 到医院看病,一般来说是按照科室挂号。但在我省的一些医院,你会发现,还设立了一些以某种疾病命名的“专病门诊”。如果症状明显,到“专病门诊”看病会更加方便。不过,记者探访发现,“专病门诊”却没有想象中的“叫座”。

现状:很多患者没听说过

“要不是医生告诉我,我还真不知道有睡眠障碍门诊。”家住合肥瑶海区的于女士最近总是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白天上班萎靡不振。她去医院看一看,却不知道看哪个科。“挂号时犹豫了半天,导诊台护士告诉我有专门的睡眠障碍门诊。”

记者在安医大一附院门诊部看到,除了按科室分类的门诊外,还有按病种分类的门诊,如糖尿病门诊、骨质疏松门诊、头痛眩晕门诊等。不过,大部分患者在挂号时,还是习惯于内科、外科、皮肤科这样的分类,对“专病门诊”知之甚少。

“像骨质疏松门诊,开设后挂号的患者就很少。”安医大一附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章秋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我省部分医院陆续开设了“专病门诊”,如省立医院的正副主任专病门诊,包括不孕症门诊、性病门诊等;安医大二附院的颈腰痛康复门诊、儿童康复专病门诊等。

医院:“专病门诊”是趋势

“这种按病就诊的方式,主要还是为了方便患者。”安医大一附院门诊部主任李维荣告诉记者,很多患者到医院看病,挂号时常常一头雾水,有时挂了这个科,医生看看并非这方面的疾病,还要去别的科室,既浪费了时间也耽误了病情。

如果症状比较明显,或是治疗周期长的疾病,患者可以直接选择“专病门诊”。看病按“病”不按“科”,减少了患者的就诊环节,缩短了就诊时间。

“对于医生来说,都有各自擅长的方向。专病门诊的设立,也能促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李维荣说,医生“术业有专攻”,才能提高各自的专业水平。

据介绍,“专病门诊”不论对于医生还是患者,都大有益处。这种以患者疾病需求为中心形成的新的就诊服务模式,给患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也代表着门诊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医疗从普通门诊,到专科门诊,再到专病门诊,将是一种趋势。”李维荣说。

难题:坐诊医生数量缺乏

“从理论上说,这种方式是值得推崇的,患者看病针对性更强,医生治疗也更加对口、精准。”省立医院门诊部主任吴向辉告诉记者。不过,开设“专病门诊”对医院来说,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看专病门诊的人多不多,和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关。”吴向辉说,很多患者对疾病不了解,因此宁愿选择大科室,这也是多年形成的就医习惯。

而对于开设“专病门诊”的医院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坐诊医生数量明显不足。“我们专病门诊的医生,是在不影响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的情况下,再抽出时间排班坐诊的。”吴向辉说,由于就诊量大,很多挂不上普通科室门诊的患者会直接挂“专病门诊”,但常常病不对症,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专病门诊”对医技水平要求很高,要求医生对某种疾病诊疗有一技之长。目前各医院开设的“专病门诊”,基本是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医生坐诊。“但能符合专病门诊要求的坐诊医生,数量还很缺乏。”吴向辉说。

张薇 孙承伟 林菁杨 本报记者 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