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连日雾霾严重,秸秆焚烧是否为祸首?
与大范围雾霾几乎同时发生的是多地大规模焚烧秸秆。环保部近日发布的通报显示,10月中上旬,燃烧秸秆的火点数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秸秆焚烧是否是此次北方地区大范围雾霾的祸首?从1999年起,有关部门即出台相关禁令,但秸秆焚烧为何连续16年屡禁不止?
专家称重度雾霾期秸秆焚烧贡献或达20%,大量焚烧发生在近十几年
环保部近日公布的10月5日-17日全国秸秆焚烧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情况显示,在20个省市共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862个,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幅达6.68%。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汪冬青表示,从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情况看,近年全国秸秆焚烧污染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国每年秸秆焚烧火点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呈现火点数反弹甚至大幅增加现象。他表示,受卫星过境时段、气象条件(云覆盖)等因素制约,并不能捕获所有秸秆焚烧火点,我们实地调研督查发现,部分地区实际火点数远远高于卫星遥感巡查监测到的火点数。记者近日在山西省浑源县采访发现,大运高速浑源高速路口附近就有3个相离不远的秸秆焚烧点,滚滚浓烟遮蔽了司机的视线。山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斯荣表示,导致山西省近期雾霾的原因,除了风速小、大气静稳状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秸秆焚烧。
环保部发布的通报称,10月23日-25日,山西南部、山东东部和河南大部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山东西部以中度至重度污染为主,这其中大部分区域都存在焚烧秸秆的情况。
汪冬青认为,从近年通过卫星遥感对秸秆焚烧火点监测情况,以及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情况看,露天焚烧秸秆对大气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初步研究,露天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随风向、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变化也有所变化,在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露天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物与日常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叠加起来,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相对明显。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房春生表示,根据近3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发现疑似烧秸秆火点的区域与污染区域关联性很强,而且污染地区空气中的钾离子等含量高,钾离子等是秸秆焚烧的特征元素。
专家表示,根据研究发现,在焚烧秸秆高发期出现的严重污染天气中,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物对雾霾的贡献率可能达20%左右。
有网民称,秸秆已经烧了几千年,过去没问题,怎么现在却成了雾霾的罪魁祸首?
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研究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天津市环保局原总工程师包景岭说,秸秆焚烧本身就是烟雾污染源,里面有很多的PM2.5、PM10。如果是一两个地方焚烧影响不大,成片焚烧,在气象扩散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很重的污染。
包景岭表示,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实是,我国大规模焚烧秸秆是在近十几年。过去,秸秆是农民仅次于粮食的重要资源,烧火取暖喂牲畜,用途广泛。但随着劳动力进城打工紧缺,大量秸秆无力收集,而一旦不能快速有效处理,冬季冰冻后将影响第二年的种植。
河南省镇平县70多岁的农民丁长志说:“十几年前各家各户都是烧火做饭,谁不拿秸秆当宝贝疙瘩,可现在烧煤了,秸秆就没用了。加上农忙时候人都出去打工了,还得抢着农事,不如直接烧了还能肥田。”
扣拨财政2.3亿元拘留上百人仍管不住
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农业部等6部局发布《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后,多地政府一直严抓秸秆禁烧。近年来,各地为遏制秸秆焚烧更出台了一系列禁令。
河南省在今年“三夏”期间就出台了“史上最严”禁烧令。不仅派出督察组省内巡视,还规定以环保部公布的秸秆焚烧卫星监测火点数为依据,每出现一个火点,省财政将扣拨所在地县财力50万元,发生20个着火点且数量超过所属省辖市所属县80%以上,省政府将约谈主要负责人。据了解,整个“三夏”期间,河南省对县市级财政扣拨款达2.3亿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为遏制村民偷烧秸秆,甚至从重处罚、严肃追责,“谁家的地起火,就向谁追责”。河南省一农业大县禁烧的一个月以来,因秸秆焚烧拘留了100多人,罚款训诫数百人。
然而,重拳之下秸秆禁烧似乎并未见成效。10月15日,因秋季秸秆禁烧工作不力,河南省政府再次约谈6县市政府负责人,这已经是河南省今年内第四次约谈秸秆禁烧不力地方政府负责人。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有的地方对秸秆处理的补贴和惩罚都是几百元,烧秸秆的违规成本低。以吉林省现行的消防条例为例,对于野外焚烧秸秆等行为,“行为人未落实防火安全看管防护措施的,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四川省绵阳市一位镇党委书记表示,现在治理秸秆焚烧,几乎成了“猫鼠游戏”。一到秸秆焚烧季,全镇干部派驻盯点,严防死守。但不少农民是夜里点火。等到发现时,火已经烧着,点火人不见踪影,无从处罚。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为整治焚烧秸秆难题,成立了以农业、环保、公安等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但同时也出现了“九龙治水”的问题。河北省环保厅一位干部表示,秸秆焚烧,过去是农业部门管理,后来归口到环保部门,资金补助也从农业部门下发,一些秸秆利用的项目资金归发改委负责,谁都管,谁也没管好。
严盯死守作用有限,关键要给农民方便且实惠的“生态出口”
汪冬青说,从各地工作开展情况看,目前秸秆禁烧工作的难点是秸秆出路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尽管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但秸秆收集体系尚不健全,相关配套政策、设备、站点等还亟待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当前,虽然政府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效果不理想。一些农民表示,对于国家禁止焚烧秸秆的政策“能理解,不接受”。河南省唐河县黑龙镇三官庙村村民刘文进说,如果秸秆还田,平均一亩地秸秆粉碎要40块钱,再加上深耕犁地,一亩地成本就要七八十元,不划算。吉林、山西等地的部分农民也表示,目前秸秆打捆、还田费用高,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
诺菲博尔是一家利用麦秸秆生产环保家具的企业,其每年循环利用4万吨麦秸秆。这些麦秸秆是从大概20万亩麦地里收集来的。他们为当地农民提供了200台压捆机,收集打包好的麦秸秆。每年仅用于秸秆收集的费用达2000万元以上。
包景岭表示,秸秆资源化如果让政府主导不现实,补贴太多政府财政负担不起,但完全靠市场也存在缺陷。“曾经有一个龙头企业说给每个村建设一个池子,农民只需切碎了定期收集处置,每亩地还能获得补贴150元。但一旦项目运转,秸秆就成了稀缺物资,认为吃亏了的农民纷纷出巨资哄抬秸秆价格,又让企业难以为继。”
长春市农委法规处孔令波处长说,多年来,秸秆禁烧工作成效不大的事实证明,严盯死守的方式作用有限。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关键还是要给农民提供一个既方便、又有经济实惠的生态出口,既要重视“堵”,也要注重“疏”。
目前,在吉林、河南部分地区,政府对农民合作社购买打捆机等进行补贴优惠,一台机器从十几万降到几万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河南省镇平县正强农业合作社将秸秆捡捆机装在联合收割机上,在收割机麦收的同时直接将麦秸打捆回收。合作社与农机手合作,每收一亩地会补贴农机手15-20元,农民再把秸秆卖给合作社一吨50元,算下来一亩地的秸秆还能赚20多元。
一些专家还建议,在秸秆的处理技术上,也可以参考国外先进方法。丹麦是世界上首先使用秸秆发电的国家,其阿维多电厂每年燃烧15万吨秸秆,可满足几十万用户的供热和用电需求;日本则将秸秆混入土中还原为肥料,并作为粗饲料喂养家畜,基本上实现了秸秆的100%全利用。(新华社 刘硕 宋晓东 崔静 乌梦达 王井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