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发现270多件清代徽商家族文书

19.08.2014  18:43

近日,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在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一户清代至民国婺源徽商王有兴号在浙江省遂安县经营盐典的家族文书,这些一共有272件,分别有土地、店屋买卖契约、分家阉书、规条、合同议墨、诉状抄底、账本簿册等等,还有经营盐典所需的官方典帖和行盐谕,为研究徽商在外地经营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新史料。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藏徽州文书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此户徽商家族文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徽州地区博物馆由文物商店征集的,最早的是雍正五年(1727),最迟为1952年,时间跨度达225年。雍正五年徽商王素其与宋丽午、洪赤玉和宋振旭签定合管龙山街宋振旭典业,到乾隆十四年,王素其儿子王于蓝盘顶宋振旭典业,在遂安县十二都龙山街开办王有兴典。到乾隆五十八年盘下余怡兴盐店,经营盐业。在长达两百多年的经营中,由于大量购买土地田产和房屋,家产的不断扩大,引发了当地居民的妒嫉。从而发生了一系列与当地人围绕着盐典经营而产生的案件等,反映了当时徽商在他乡与客地人们在经营过程中的冲突与磨合。

我们从这些簿册可以看出王有兴盐典号经营的品质达到上百种,除了徽商主要的盐典茶木以外,漆器,油货,纸张,大米,烛料,布匹,锡箔,松柴,石炭,木料,砖瓦等。通过王有兴盐典号家族的不断析产分家,让资源进一步地得到有效转换,达到有效的配置与整合,使得家族的产业更大的扩张,反映了徽商家族链条式经营的模式。

当然,在这些契约文书里面也记载了当时经营中的一些陈规陋习,如《盐典例规登录》记载当时盐典商业应该交纳的各种费用及礼钱例规。如年规有10条,大到邑主及太太生日、邑尊任离要送礼,小到司阍二爷三爷等都要送钱。引规有17条,涉及的方方面面更多。还有典税礼、铺帖更换等等,各种费用五花八门。可以说人们只知道盐商的荣光,却不知道背后的酸甜苦辣。

据安徽大学著名徽学专家刘伯山介绍,此次黄山市发现清代徽商家族文书非常珍贵,一是种类齐全,二是时间跨大,三是保存较好。它的发现对研究徽商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特别是了解徽商与当地人融合的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民俗关系,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陈琪、倪清华)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