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展将开展 100多件展品诠释徽文化

12.06.2015  09:34

  风景如画的徽州山水、孝悌忠信的徽州文化、诚信为本的徽商精神……古代徽州文化内涵丰厚、源远流长,哪一面才最能体现徽文化的精髓?近期,一场精心策划的《明德至善家国天下——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展》将在安徽博物院隆重开展。作为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的重点项目,这次展览精心搜集了100多件最能反映古代徽州文化精髓的珍贵藏品,力图向观众多角度呈现古代徽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重量级大家画作描绘黄山神韵 墨模上镌刻徽州十六景

  徽州地区水秀山灵、风景如画,宛如“世外桃源”,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忘返,用画笔描绘出古徽州的种种神韵。在这次展览中,“天地有道,心归自然”单元开篇将重点展出安徽博物院精心遴选的多件以徽州景致为主题的名家画作,其中不少是安徽博物院珍藏的精品,包括被誉为“黄山巨子”的清初画家梅清的《黄山图册》、汪采白《黄山风景图册》,以及张大千、黄宾虹等国画巨匠的作品,希望借此向观众展现徽州的“大好山水”。

  除了书画作品,徽墨作为“文房四宝”之一,驰名中外,不少精品徽墨上也描绘有徽州的自然、人文景观。此次展览中,“新安大好山水墨模”非常珍贵。“墨模也就是制墨的模具,这套墨模是徽州制墨名家胡开文所制。上面精心镌刻了‘桃源’、‘翠眉’、‘松萝’、‘石照’、‘黄海’、‘紫阳’、‘齐云’、‘祁山’、‘渔梁’等十六景。这其中的‘紫阳书院’、齐云山、渔梁坝等景点为大众所熟知。”

  徽州“画里乡村”的别样风情同样离不开徽州人千年的调和与营造。本单元还将从村落规划、房屋营造、家居陈设等角度,全面展示徽州人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主张。

  晚清“文具盒”现身 当年“高考”试卷也将亮相

  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徽州地区更是自古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在这次展览中的“百年树人,崇文重教”单元将展示古代徽州地区教育的兴盛。

  省博工作人员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宋明清三代,徽州考取进士者有1742人,仅清代考取状元者就有19人。由此可见古代徽州人对教育的重视。此次展览中展示了朱熹、江永、戴震、程瑶田、俞理初等名人的容像、著作,不少是馆藏的珍本、善本。古代徽州学校教育,官民结合,机构众多,形式多样,这次展览中也通过展品立体展示了徽州的书院教育。

  在书院中学习的古代学子用什么文具?晚清的“文具盒”什么样?展品中一件清晚期的“查二妙堂绍记墨庄”文具盒非常独特。古人的文具盒里有毛笔和直尺,还有印章盒、印泥盒、墨、砚台,最特别的是还有一把上二下五珠九档小算盘。

  今年高考刚刚结束,阅卷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古代科举考试的试卷是如何批改的呢?据介绍,当时考生的试卷是用墨笔书写,称为墨卷。为了防止舞弊,会将所有考生的答卷弥封,交给专人用朱笔重新誊写后,送交主考官披阅,这就是朱卷。此外,新科举人进士的考卷也会被刊印,虽然是墨印,也被称为朱卷。这次展览中就展示了这种会试朱卷,其中包括曾任李鸿章幕僚的清代汪宗沂的会试朱卷哦!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