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夕阳红”产业坚持奋斗的年轻人李桢

24.08.2017  11:03

  这几天,在淮南市居家养老呼叫指挥中心,此起彼伏的电话让这里变得忙碌起来。中心负责人李桢告诉记者,淮南市有66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能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保洁、维修、送餐、医疗救助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去年9月份正式运营以来,现在10多个接线员每人每天都要接待100多个电话。李桢:“我们6大类服务里面30小项服务全部提供上门,家政服务员,我们的维修人员,医疗保健人员,近的话15分钟,远一点的在一个小时之内。”

  2014年,学习社会工作的李桢毕业进入安徽社家养老服务中心,从一名基层的的服务人员做起。由于行业前景还不明朗,他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转行了。李桢:“场地问题,人员问题,资金问题,这可以说是养老的一大难题。如果政府不提供场地的话我们自己要投入大批量的资金,第二个人员的招募,很多人对这一行不是太了解,他就不愿意做这一行认为很脏很苦很累。”

  然而随着“银发浪潮”扑面而来,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和生活困难的特殊老年群体,为养老产业带来了机遇。过去的五年,为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李桢:“我们这个点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政府投资建设的平台,刚开始我们的场地、人员、包括数据建设,政府建设好以后,以民间托管的形式交给服务商运营,等于我们的资金投入量就减少了很多很多。”

  伴随着政府的大力推动,养老产业的新业态不断出现,养老服务也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李桢的坚持也有了收获,他已经从一名基层社工成长为淮南市居家养老呼叫指挥中心负责人,目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全市4000名70岁以上低保老人都享受到了他们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李桢:“最终把这一块市场给铺开,不仅仅局限于困难老人,也不仅仅局限政府购买形式,比如说独居的老人,高龄的老人也可以纳入我们服务范围之内,包括我们市场的化的服务去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