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警方利用声纹技术破获刑事案,在全省尚属首例

26.11.2015  12:15
                                                            几句方言口语破了案
  在侦破形形色色的刑事犯罪案件中,通过指纹、DNA的提取等技术让犯罪分子伏法的故事,早已让人感到不新鲜了。对于大众而言,利用声纹技术破译声音密码来破案,却还是一件稀奇事。日前,淮南市毛集公安分局便利用声纹技术破获了一起刑事案件,此案在全省尚属首例。
  一次“奇怪”的盗窃案
  今年7月6日,市民陈某到毛集公安分局报案,称其家中被盗,丢失手机一部和家养土鸡9只。接到报警后,民警便按照一般的盗窃案件进行立案,并根据线索组织人员进行走访调查,但无收获。在随后的几天里,陈某的家人不断反映,经常有人半夜打电话骚扰她们,电话号码正是丢失的那部手机号码。而被骚扰的大多是陈某的女性亲属,次数最多的当属孩子的小姨刘某。
  民警感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盗窃案,便通过刘某了解案情。刘某称,她经常在半夜接到骚扰电话,都是被盗手机号码,对方操一口方言,声称自己便是盗窃手机的人,还经常找借口与刘某套近乎,试图通过“还手机”约刘某“出来”。刘某整天担惊受怕,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为了不打草惊蛇,民警让刘某下次再接到电话时,将对方的话录下来。
  声音泄露男子秘密
  几天后,民警拿到了疑似犯罪嫌疑人的三段通话录音,便带着录音,在毛集镇各个村子进行暗访调查,让当地村民辨认口音。然而,几天过去了,线索却始终没能浮出水面,民警也未发现嫌疑人的踪迹。
  转机出现在8月12日。当天,毛集派出所抓捕了一疑似盗窃摩托车的嫌疑人石某,可石某到案后却拒不承认其违法犯罪行为,仅承认其在他人处购买了一辆被盗摩托车。民警随后在石某暂住地走访了解到,当地有群众经常看到石某多次在夜间外出活动,行迹十分可疑。毛集公安分局组织人手对石某展开二次审讯,但石某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拒不开口,审讯一度陷入僵局。随后,民警不断与石某聊天交流,查找石某言语上的突破口。细心的民警发现,石某在说话时的口音、语气与之前那起入室盗窃案受害者所提供的嫌疑人通话录音相似,莫非,石某就是那起盗窃案的嫌疑人?
  声纹比对辨出嫌犯
  民警立即采集了石某的声音音频,及时将疑似嫌疑人的通话录音和石某的声音音频,送省厅进行声纹比对。两周后,鉴定比对结果做出了“同一人”的认定,至此便可确定石某就是该起入室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民警随后对石某展开有针对性的审讯,在声纹鉴定的证据面前,石某主动供述了其在毛集地区入室盗窃的犯罪事实,并且又交代了另外两起入室盗窃案件。经调查,石某是寿县人,因抢劫罪曾入狱服刑,2014年刑满释放。目前,犯罪嫌疑人石某的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李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