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召开基督教福音堂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研讨会

31.08.2015  11:26

8月19日,宿州市基督教福音堂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研讨会在福音堂召开。市宗教局、市文广新局、市文物管理局、区文广新局、埇桥街道有关人员及专家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福音堂并听取了福音堂负责人关于福音堂历史沿革的情况介绍。 福音堂,始建于1908年,由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建造,该堂占地5390平方米,由门厅、男女客厅、大小礼拜堂、培训楼、生活楼、牧师院、钟楼等建筑物组成。该堂建筑融中西方文化于一体,是目前国内少有、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百年古建筑,2014年被国家宗教局评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2012年8月,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分别就福音堂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畅谈了各自的观点,提出了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建议。一是研究制定福音堂文物修缮工作方案。重点要做好文物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文物“四有”、解决文物所处人群密集区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坚持文物抢救保护与整理修复相结合,编制文物维修设计方案;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整合资金对文物及附属设施进行修葺与环境整治。二是编制文物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将福音堂文物保护与城市改造、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统筹考虑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利用、周边环境整治和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旅游开发融合发展。三是有效做好福音堂文物开放利用工作。组织专业人员紧密结合福音堂历史发展、名人名胜、民风民俗,以及文物藏品蕴含的历史、宗教价值等,推出一批优秀陈列;充分发挥福音堂文物资源的教育功能,注重挖掘文物历史变迁所蕴藏的独特历史传统文化,弘扬文物中蕴含的宿城基督教徒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传承爱国与爱教相统一的精神,对广大市民特别是信教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四是开拓以文物信息产业为主线的文物展览、文物旅游产品。将文物资源优势转化服务现实生活的竞争优势,突出宣传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宿城大地和谐共生的历史传承,突出宣传宿城大地历史深厚的文化土壤,丰富多样的宗教形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传统,使其通过参观福音堂文物的历史变迁,见证福音堂历史沿革和宿城的发展变化。五是加强管理,做到保护与展示和谐。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和谐,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的良好格局,形成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氛围。六是积极引导宗教界为社会主义服务。通过对福音堂的保护与利用,引导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信奉不同宗教群众之间达到政治、思维方式、文化、社会等层面的相互认同、和谐相处,引导宗教界在爱国爱教的前提下,利用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