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在行动,创新点燃发展“新引擎”

26.06.2016  22:08

 

      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下,宣城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下简称“宣城宁国基地”)一直致力于构筑有利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创新政策体系,深入实施“百企升级”行动计划,坚持“四换四驱”创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引导基地企业转型升级,力促园企双转,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层次大步提升”的良好局面。

      2015年,宣城宁国基地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9.2亿元,同比增长16%,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36.2%;完成税收12.2亿元,同比增长17.3%,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2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59%。

      目前,基地共有核心基础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12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1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型(试点)企业、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各类省级创新平台28个,基地关联企业持有发明专利287件、重大科技成果241件、省级以上新产品134件、省级以上知名品牌30个,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总数103个;持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安徽省著名商标35件、安徽省名牌产品43件。

      一、专注科研投入,甘当基础部件配套专家

      近年来,宣城宁国基地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科研投入,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鼎集团作为基地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拥有全国汽车橡胶零部件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认可检测试验中心”,构建了集团研发本部、海外研发中心和产学研合作的三层研发体系,现拥有工程技术人员650人,中高级技术人员近300人,橡胶制品行业领先的自主设计、材料研发、模具制造、试制和试验的体系化创新能力已经形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基础部件配套专家。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耐磨铸件专业生产企业,每年从产品销售收入提取不少于3%的经费用于科研投入,2016年,凤形公司与广州暨南大学等单位合作的“产学研”项目《节材耐磨损钢铁材料制造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实现凤形公司乃至中国耐磨材料行业在国家级科技奖项方面零的突破。

      二、致力技术研发,勇闯行业前沿阵地

      基地企业在宁国市“百亿企业、百亿产业、百企升级”三百工程的带动下,紧紧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密封元器件、高端机械基础件、电子元器件三大领域,不断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升生产装备及产品科技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国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

      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高端机械基础件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固态介质填充数控液压成型技术,有利于实现汽车车身的轻量化。在国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研究单位也开展了该工艺的研究,该技术在国外刚刚应用于汽车的生产制造中,在国内尚属空白,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宁国市志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铁型覆砂曲轴铸造自动化生产线”荣获第14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铸造装备创新奖,该生产线采用自主研发的14项核心专利技术,实现了曲轴造型、精准浇注等工序的自动化运行,具有结构新颖、性能安全稳定、柔性化、智能化特点,该项科技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安徽莱恩电泵有限公司引进全省首台HRPS快速成型机(3D打印机),成功制造出各类型号产品的泵体、泵盖、叶轮、导叶等模型,是安徽首家获得国家核三级泵设计与制造资格许可证的企业。

      2015年,基地新增正兴耐磨、库伯密封、鼎封橡胶、天成科技、顺昌机械、大荣电器、飞达新材料、新高新8家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基地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1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2.7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2.2%。技术创新正在成为基地企业转型发展的号角,内生动力被充分激活,自主创新意识逐步提高,一个竞相发展、百舸争流的态势正在逐步形成。

      三、推进专利建设,打造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宣城宁国基地以增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为重点,不断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鼓励企业围绕核心技术开展专利申报,进一步提高了基地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提升区域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安徽聚隆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在洗衣机减速离合器研发中先后自主研发相关产品30余个,申报国家专利近百项,获得专利知识产权40余项,截至目前聚隆公司持有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62件、外观专利24件。公司自主研发的“双动力全自动减速离合器”产品有力促进了洗衣机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安徽省宁国市海伟电子有限公司瞄准当前较少企业涉足的为电力系统和工业设备配套的电容器产品市场,其生产的低发热且局用多重保护功能的金属化薄膜是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截至目前,海伟电子累计取得2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发明专利,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附加值系列产品。

      2015年,基地新增发明专利73件,新增安泽电工中国驰名商标1件;新批晨光汽车零部件、东波紧固件、麦特电器、华达耐磨4家安徽名牌产品。

四、争当标准制定者,掌握行业话语权

      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我市始终坚持鼓励企业主动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企业加快研发成果转化和市场占领步伐,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发展潜力,掌握在国内同行业的话语权。 

      宁国东方碾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耐磨材料企业,先后参与了铸造磨球、铬锰钨系抗磨铸铁件、铸造高锰钢金相、奥氏体铸钢铸件、耐磨钢铸件等9项国家标准和铸造磨球、铸造磨段等4项地方标准的制定;安徽省宁国市东波紧固件有限公司主持参与了挡圈技术条件弹性挡圈、孔用弹性挡圈A型、孔用弹性挡圈B型、轴用弹性挡圈A型、轴用弹性挡圈B型5项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安徽红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主导编制了JB/T12791-2016油封弹簧标准;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耐高温润滑油O形橡胶密封圈、车用空气滤清器橡胶密封件2项行业标准;宁国飞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机动车盘式制动块特征频率和阻尼试验方法1项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五、引进创新团队,奏响发展强音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企业得以不断改进和创新的第一主导力。

      基地企业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引进高层次科创团队,目前,已落户的科技团队有5个,分别是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梅忠团队的“滑片式空压机”项目;华成金研公司程国华团队的“高温合金材料”项目;开发区与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合作建设基础零部件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引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宋国亮博士创新团队,与新宁装备公司合作开发径向式汽轮机项目;引入复旦大学彭慧胜博士创新团队,与龙晟科技合作筹建博士后工作站和石墨烯材料实验室。此外,拟于近期完成公司注册的团队有2个,正在接洽有意向落户的科技团队有3个。基地现有科技研发人员4220人,硕士博士107人,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之比为12.8%。另外,引进人才68人,长期聘用国内外专家200余人。

      抓创新是进行时,永远没有终点,创新革命正引领着基地企业一步步在科研投入、技术研发、专利建设、行业标准制定、科创团队等方面实现大提升,以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奋斗目标,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线,全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为将我市打造成创新资源富集、创新人才汇聚、创新环境一流、创新成果迸发的创新型城市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