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动能 厚植新优势

12.04.2016  09:49

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根本之举。 ”2015年9月18日,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发布“4105”行动计划,吹响了全面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冲锋号。各地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加快调转促为主抓手,凝心聚力狠抓落实,推进行动计划落地生根,促进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为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结构优化,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

调结构,就是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用结构优势提高竞争优势。

在机器人产业上,引进赛宝机器人检测中心、清能德创伺服驱动系统、奥一精机减速机等19个项目;在现代农机产业上,依托骨干企业招引压缩机、发动机、变速箱等产业链核心项目……芜湖市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招商引资、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等工作。目前,该市在建新兴产业项目360余个,总投资2000多亿元。

发展服务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合肥市包河区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转促主攻方向,致力发展金融商务、行政办公、文体旅游、生活服务、研发创意和要素交易等业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发展。去年,该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6.1亿元,同比增长11.8%,在三次产业中占比达67.3%,高出全省近30个百分点。

全省调转促大会召开以来,各地坚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重点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园区转型、质量品牌等方面实施十大工程,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去年,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语音等首批1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3082.7亿元、增长19.7%,实现税收150.8亿元、增长37.9%;服务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37.3%,提高1.9个百分点。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16年主要工作时指出,今年是全面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启动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和服务业主导产业培育计划……一系列真招实措,为调转促再添新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3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51.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高于规上工业产值9.6个百分点,产值占比21.8%,提高1.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创新驱动,锻造转型升级新引擎,更多创新成果正变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普通钢材一吨2000元左右,每斤卖出白菜价;应流集团生产的铸件按斤卖,目前每吨售价最高超过2000万元。

从霍山县一家山区铸造厂起步,安徽应流集团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产品结构从“中高端”向“高尖端”跨越,目前已经成长为我国核电设备、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企业。

蚌埠市着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中小企业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企业成为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培育和壮大科技型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去年全年依托骨干企业新建 “安徽省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等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滁州市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十三五”期间计划每年滚动实施300项5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家电、模具等传统优势制造业升级。

去年,我省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搭建了创新型省份建设又一重大战略平台。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创新是我省未来五年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建设创新型三个强省,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落实到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各个环节,着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今年以来,各地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创新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前两个月,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861件,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同比增长155%,增速居全国第1位。创新动能释放,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新登记注册企业在连续2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前2个月新增近2万户,同比增长12.8%。

突出创新驱动,实施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加快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省发改委负责人说,将以合芜蚌地区为依托,以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好地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增长点。

质量优先,实现发展效益新提升,推动三次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转方式,就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由投资驱动向全要素综合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

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是调转促十大工程之一。今年以来,各地在春耕中着重抓结构调整,小麦主产区亳州、宿州、阜阳等地都开展“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活动,省农委组织全省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做好技术服务,强化绿色增产技术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数据显示,今年全省春播面积2073.7万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质量优先、绿色发展,是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明确的一个原则,即要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质量效益提升,是行动计划明确的四大发展目标之一,不仅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铜陵市以建设国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市为契机,在节能减排模式、能耗限额管理、环境污染治理、财政政策系统集成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聚合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动能,连续两年获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等次第一名。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加强大气、水、土壤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制造业是稳增长的主力军、调结构的主动力、转方式的主战场、促升级的主抓手。”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说,全省调转促大会召开后,该委指导各地抢抓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大机遇,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四化”方向,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3.3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和2015年全年提高11.9个和11.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0.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1位,创2014年7月份以来最好水平。其中,民营企业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对全省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93%。(吴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