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8条经验向全国推广

12.05.2018  11:26

  近日,国家发改委对第一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试点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将主要经验印发全国各地区借鉴。5月11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我省有8条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

    我省8条试点经验被列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是稳增长与调结构的黄金结合点,在扩大消费、拉动投资、富裕农民、造福人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并将安徽省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

  为在更广范围释放改革红利,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第一批综合试点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将主要经验印发全国各地区借鉴。截至2017年底,第一批试点2个省和62个市镇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此次,我省有8条试点经验被列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是被推广经验最多的省份之一。至此,我省作为全国第一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涉及合肥市的有2条,分别是合肥市降低城市落户门槛,合肥市设立城市公共集体户口。

  此外,还有6条分别是滁州市深化“人地挂钩”改革,芜湖市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缴存住房公积金,天长市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金寨县探索宅基地复垦腾退建设用地指标在省内有偿使用,金寨县建立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激励机制,金寨县捆绑叠加宅基地退出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等。

    去年底合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75%

  此次,合肥市有2条试点经验被列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其中,在持续降低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落户门槛方面,国家发改委表示,一些城市在参加城镇社保年限不得超过5年的国家规定下,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当中,“合肥市将主城区落户条件放宽为就业满2年、参加城镇社保满1年。

  另外,在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方面,合肥市与四川省泸州市等城市设立城市公共集体户口,解决有落户意愿但无住所人群的落户问题。

  按照2015年9月合肥市出台的《合肥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方案》,到2017年,新增农业转移人口约3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左右;到2020年,新增农业转移人口约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

  今年3月底,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联合发布的《合肥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96.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75%。年末户籍人口742.76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70.11万人。

    芜湖发放公积金贷款超过2亿元

  在深化“人地挂钩、以人定地”方面,国家发改委表示,一些地方在制定各级土地利用计划和安排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时,进一步增加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指标的权重。

  其中,“滁州市依据各辖区土地利用计划和上年度落户人口净增数量,安排各类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在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需求方面,“芜湖市允许2000多名农业转移人口缴存住房公积金,发放公积金贷款超过2亿元。

    天长市全部完成151个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在明晰农村各类资产权属方面,天长市全部完成151个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以户为单位发放集体资产股权证书11.3万份,42.6万名农民成为股东,实行股权“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并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分配经营性收益。

  在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方面,六安市金寨县探索宅基地复垦腾退建设用地指标在省内有偿使用,已交易指标4个批次1.1万亩,平均每亩价格46万元。

    六安超2万户农民腾退宅基地3.5万亩

  在完善农民宅基地和农房政策方面,六安市金寨县对超标准占用的宅基地按累进方式收取有偿使用费,对节约集约使用宅基地的农户给予奖励,低于宅基地面积标准(160平方米)的,每减少1平方米给予100元奖励,自愿放弃申请宅基地的,每户奖励2万元。

  在探索农民合法性权益自愿有偿退出方面,近年来,六安市金寨县引导贫困户、移民户和居住在土坯房、砖瓦房、砖木房的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并易地搬迁,已有超过2万户农民腾退宅基地3.5万亩,受益贫困户超过8000户2.5万人。晨报首席记者方佳伟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编辑:毛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