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白领当“农夫” 不够“接地气”
受过高等教育,城里高大上的白领“饭碗”不要了,到乡下“开农场”。记者了解到,这种新农人农场在合肥市场上非常活跃,已达数十家。这些“农场主”与传统农民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理念和产销模式,是农业领域的创业者,希望在现代农业中掘金。不过目前来看,大部分新农人农场主还处于亏损阶段。
样本:海归男下乡开田庄种稻种菜
康伟做过公务员,后又留学德国,学成归来后在不错的企业轻易谋得饭碗,不过最后他却选择了去农村开田庄。
2012年,康伟和两个朋友一起在三十岗乡租了200亩地。去年上半年开始出品蔬菜瓜果和大米。
“如果李白用豪放飘逸的诗句,让人向往诗意的生活;乔布斯用苹果诠释了‘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那么每棵果蔬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沟通的语言。”这是康伟谷米田庄的宣传语,不难看出,这个庄主是理想主义和文艺范的践行者。而这样的“农人”种地,与传统农民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他们会做精致的产品册,注重在微博等平台定期推送内容,与用户互动;他们会跟一般企业一样,做好目标客户定位,将目标锁定在认同有机种植的高收入者;在产品销售模式方面,他们采取蔬菜配送会员制,这些会员每年付出4000多元的费用,每周会按时收到田庄配送的新鲜蔬菜,享受私人定制般的服务。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展了130个会员。”康伟介绍说,几年下来,他个人已先后投入200多万,目前这些会员和规模,并不能支持他收回成本。不过他对这个行业有着乐观的估计,预期3年能实现盈亏平衡。未来,这将是个大有可为的领域。
现状:合肥新农人农场已达数十家
跟康伟类似的农场主不在少数,他们被业界称为“新农人”:他们是为了创业理想而投身到农业行业之中的创业者们,通过承包或者其他方式,获得土地的使用权,然后进行养殖、种植,并通过团队的智慧进行管理、营销。今年上半年,首份《中国新农人研究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年底,仅狭义概念上新农人就已突破100万人。记者了解到,目前,活跃在合肥周边的新农人农场已达到数十家。
“他们来源很广泛,很多都从其他产业跨界而来,有返乡创业大学生、城市白领、大学生村官等。”由新农人主导、消费者参与的公益组织合肥新农人农夫市集负责人周波介绍说,这些新农人主导的农场大多走有机种植路线,并有着年轻人喜欢的名字,营销方式也非常活泼和接地气。具体的产销模式则主要有两种:配送式和体验式。其中,配送主要为会员制,将农产品配送上门;体验式则为租地模式,市民可前往体验农民种植的乐趣。
业内:目前大多亏损 还待市场认可
合肥的新农人农场是近几年才火爆起来的,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尚处于亏损状态。这与农业产业特点有一定关系:农业本身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较高。与此同时,与新农人农场本身特点也有一定关系。
业内人士表示,新农人大多是外行入行,他们大多拥有情怀,在谋生的同时践行生态农业,致力解决食品安全。但农业产业看似门槛低,但实际种植中却对技术要求颇高。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农人们推行的有机种植目前在市场上认可程度尚不高。某有机农场的负责人刘方表示,他们有机蔬菜自2006年就起步,目前市场推广尚不尽如人意,由于有机种植成本更高,市场定价也高,这使得推广范围有限。
另外,不少新农人农场花心思在包装、品牌上,但农业种植本身其实更值得重视。相比渠道、品牌等概念,农产品品质永远是农业最核心的竞争力。目前,不少新农人农场尚存在品种不够丰富等问题,还亟待解决。(记者胡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