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老城区雨水调蓄池有望年内开工 内涝治理7月底完工

06.06.2014  14:55
导读:说了多年的老城区建雨水调蓄池项目始终未见动静,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昨天获悉,近日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规划方案已通过合肥市规委会审议,正在办理前期各种土地审批手续并等待合肥市发改委关于初步设计的最终批复,“这次应该快了”,只不过,今年汛期发挥作用显然已无望。

逍遥津调蓄池效果图。

本报讯 说了多年的老城区建雨水调蓄池项目始终未见动静,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昨天获悉,近日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规划方案已通过合肥市规委会审议,正在办理前期各种土地审批手续并等待合肥市发改委关于初步设计的最终批复,“这次应该快了”,只不过,今年汛期发挥作用显然已无望。

老城区抗暴雨能力提高一倍

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老城区欲建的三座雨水调蓄池分别位于杏花公园、逍遥津公园和包河公园。其中杏花雨水调蓄池位于杏花公园的西北角,靠近环城西路与阜南路;逍遥津雨水调蓄池位于逍遥津公园的东南,环城北路以西、寿春路以北;包河调蓄池位于长江中路以南、马鞍山路以西。三座调蓄池的服务面积总计为5.2平方公里。

另外,三座雨水调蓄池的调蓄容量各不相同,其中杏花调蓄池最大,为17500m3,逍遥津调蓄池调蓄容量为6500m3,包河调蓄池调蓄容量为7500m3,不过,调蓄池排空时间设计是一样的,均为12~24小时,也就是说,在雨水结束后,最多在24小时内全部排空。

按照老城区雨水排水系统现状建设标准,暴雨重现期1.5年的规划建设的标准将达到3年,所谓暴雨重现期指的是某特定强度的暴雨两次出现的平均间隔时间,市民可以简单地理解,那就是新的排水系统标准比以前提高了约1倍。

调蓄池分旱季雨季工作模式

雨水调蓄池起什么作用?相关人士介绍,随着城市的扩张,道路逐渐硬化,水塘逐渐消失,城市在汛期失去了天然的雨水调蓄功能,加之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一下大雨就内涝几乎成为城市的通病。人工建造的雨水调蓄池就像是个大水塘,下雨时将雨水收集起来,防止发生内涝。

不过,老城区将建的这三座雨水调蓄池并不是简单地挖三个大水塘。以杏花雨水调蓄池的规划方案为例,除调蓄池外,还有雨水泵站和污水泵站,在调蓄池前端以及雨水泵站前端各设一个闸门,工作模式分为旱季模式和雨季模式。旱季时,两道闸门均关闭,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停止运行,系统污水经污水泵站提升后送入下游污水管。

雨季模式则采用先截后蓄再排的工作方式。降雨初期或者降雨量较小时,两道闸门均关闭,由截流泵截流初期雨水。当降雨强度超过截流能力,打开调蓄池前端的闸门,雨水进入调蓄池;雨量继续增大,调蓄池储满时,打开雨水泵站前端的闸门,并开启雨水泵,将合流污水排入南淝河。待降雨结束后,排空调蓄池。

开建可能要在今年汛期以后

相关部门在老城区建雨水调蓄池的计划由来已久,昨天,记者采访合肥市排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调蓄池的占地面积较大,且位于老城区,一旦建设对于交通、相应区域的居民生活或多或少会产生影响,所以一直很慎重,前期工作进行得比较缓慢,目前规划方案已经通过,正在等待合肥市发改委关于初步设计的最终批示,另外相应的一些土地问题也在处理,待这些全部完成后,就可以进入正式施工阶段,不过,考虑到目前合肥已进入汛期,所以最快动工也会等今年汛期结束后。届时,还会与建设部门一起就具体建设的工期、方案等进行详细公布。 本报记者  伍静

相关新闻

老城区内涝治理7月底完工

本报讯  目前老城区内涝点治理正在加紧进行中,记者从合肥市排管办了解到,近期又有两项内涝治理工程开工,预计全部内涝治理在7月底前后完工。

蒙城路(五河路-沿河路)排水改造为工程之一,蒙城路与五河路交口处因原路面雨水口设置较少,且五河路下游雨水管道管径过小,易造成区域内涝积水。本次工程,将沿交口东侧非机动车道新建大直径雨水管道,直接接入南淝河,并通过增设的收水口,提升路面收水能力,同时,还将更换350套防沉降井盖。

另外,老城区排水改造工程也已开工,此工程将解决省委区域汛期降雨积水内涝及部分区域雨污分流问题。 李传明 本报记者 伍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