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地铁不再提倡自动扶梯右立左行 业内人士:存隐患

05.01.2017  11:32

据安徽商报消息,在很多市民看来,乘坐自动扶梯“右立左行”是一种文明礼仪。1号线开通前,轨道公司也进行了相应提醒。近日南京地铁出于安全考虑不再提倡“右立左行”的消息,让这一原本的文明行为成为争议话题。

电梯行业一业内人士表示,长期单边站立,扶梯受力不均,易致扶梯磨损,且在扶梯来回走动也有安全隐患。

  争议地铁扶梯“右立左行”,文明还是隐患?

1号线开通满10天,人气也越来越旺,市民“点赞”无数。为了培养乘客文明出行习惯,去年11月底,轨道公司发布了合肥轨道乘车“八部曲”。去年12月15日,1号线大型试乘体验周活动启动之前,轨道公司也发布了试乘“五部曲”。

记者注意到,这两次便民的乘车提醒当中,关于“乘梯”的部分,都很一致:“可通过楼/扶/直升梯进入站台,乘坐扶梯时靠右站立,左侧通行,并握紧黑色扶手带,禁止嬉戏打闹,携带大件物品的乘客请乘坐直升梯。”

最近几天,记者在大东门站、包公园站、明光路站等站点探访发现,不少乘客在乘坐自动扶梯上、下时,都习惯站在电梯的右侧。而一些电梯口的志愿者,也会温馨提示市民,注意安全,并尽量站在右侧。有市民表示,此举可以方便急着赶路的人,是一种“礼让”。

不过,近日有市民表示,出于安全考虑,被视作自动扶梯“右立左行”典范的中国香港,自2010年开始不再提倡“右立左行”。另外,在自动扶梯上行走,本身就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广州、上海、南京等地的地铁站也不再倡导此种乘梯方式。

  业内长期受力不均,易导致扶梯磨损

那么,“右立左行”真的有风险么?对此,记者也请教了一位从事电梯行业长达10年之久的专业人士,该专业人士表示,自动扶梯的台阶一般来说可以承受180公斤的重量,因此每个台阶上面可以同时站立两个成年人。至于“右立左行”的做法,从短期来说,对自动扶梯的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右立左行”会导致扶梯局部部件承受过多的疲劳冲击,缩短设备寿命,使得扶梯频繁故障。就像大家平时穿鞋子,如果用力不均的话,鞋底也会出现一侧磨损严重的情况。

前不久,一项关于南京地铁自动扶梯的检查,也佐证了专业人士的说法。当地地铁运营部门在地铁自动扶梯的维修保养盘点中发现,约95%的自动扶梯右侧梯级链明显比左侧磨损严重,导致梯级轻微倾斜,且加剧了两侧挡板及梳齿板磨损。

  提醒乘扶梯别走动站稳扶牢最重要

“在扶梯上走动很不安全。”该专业人士介绍,一般建筑的楼梯每级高约为18厘米至20厘米,建筑楼梯每隔十多级台阶会有一个安全缓冲平台。而自动扶梯的梯级一般都要比楼梯的高出10厘米左右,梯级的高度不是为行走或者跑动而设计的。

“乘扶梯首要的是握紧扶手,脚站稳。”专业人士提醒,不要在梯级上走动或跑动,否则会增加摔倒或跌落扶梯的危险。尤其是乘坐扶梯下行时,若向下跑动,因为惯性和重心都向下,跌落的风险更大。若在高峰期,不慎摔倒,还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多人受伤。

去年6月,国家安监总局发布安全提示,强调乘坐扶梯的安全注意事项。当中建议,“乘客在扶梯上尽量不要行走,一级扶梯台阶最多站两人。”在1号线已通车的各大地铁站,自动扶梯旁边大多设有楼梯。如果真是赶时间的话,可以走楼梯。晨报首席记者方佳伟/文晨报星级记者李福凯/摄

  -相关新闻

  扶梯旁的半圆球 是干啥用的?

有细心的市民发现,一些地铁站内的自动扶梯黑色扶手带旁边,多出了不少半圆形的金属球。记者从合肥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获悉,这类装置有个昵称叫“防成龙装置”,主要起“防滑”作用。

1月4日,记者在1号线各大站点探访时,发现包公园站、大东门站等多个站点的上下自动扶梯之间,或者单行扶梯一侧,都在外盖板上安装了这类装置。“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不少市民对此十分好奇。

轨道交通公司接听热线的客服人员介绍,这种装置主要是针对调皮爱动的小朋友,或者喜欢玩酷跑一类的成年人,其目的是防止大家进入扶梯外部相邻区域,玩耍滑动,造成挤压、坠落伤害。

看过成龙的电影的市民,对他经常在电梯中间滑行的场景一定不会陌生。所以,看到这个装置,不少网友第一个就想到了成龙。为此,这样的装置也有一个有趣的名称叫“防成龙装置”。

另外,电梯行业的专业人士介绍,设置防滑装置是近年来自动扶梯制造规范中的新要求。在有些城市,自动扶梯之间设置的是防滑的金属“挡条”。

原标题:多地地铁不再提倡自动扶梯“右立左行” 合肥人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