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增加几十元作业费用 秸秆还田需解三道题

16.10.2014  11:50

  今年秋季我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将达40%以上,到2017年基本实现全省秸秆有效利用——

   难题一

  “农时紧,抢收抢种与秸秆还田有冲突。

  升级机械装备——选择合理方案,确保不误农时

  秋收时节,田地间一片金黄。

  在舒城县城关镇,由于生育期比往年推迟,今年晚稻尚未大面积开镰,这相应压缩了冬小麦的种植时间。“这种情况下,收获后水稻秸秆再粉碎还田,农时就显得格外紧张。”县农委负责人说。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在“三夏”“三秋”大忙之际,秸秆还田一定程度上带来农时紧张,遇到不利气候时尤为突出。今年“三夏”,为确保完成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任务,各地严控留茬高度,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或离田利用,一度影响小麦收获进度。

  在阜南县许堂乡许堂村,村民刘杰告诉记者,现在家里劳力都在外务工,请假回来干活本来就紧张,不能因为处理秸秆影响收获。持这种想法的农民相当普遍。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抢收抢种没有考虑秸秆利用因素,现有机械因此难以满足限茬和粉碎利用的需要。“今年‘三夏’,全县有20%以上的农机不能加挂粉碎装置,还有更多的因为动力不足,降低收割速度,农民和农机手有抵触情绪。”舒城县农技推广站站长袁孝利告诉记者。

  秸秆还田是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最有效、最主要的途径。按规划,今秋我省主要作物秸秆还田利用要达到秸秆总量40%以上。“不影响抢收抢种,农民才能接受秸秆还田。”省农机局科教处处长赵渊表示,这既要升级农机装备,也要选择合理的还田技术方案。

  “农业机械更新换代,特别是新的大型收获机械,动力储备大,可以在不影响收获进度的前提下,实现秸秆粉碎和低茬收获。 ”赵渊介绍,比如现在油菜、玉米秸秆还田难,主要制约是机收率低。为此可以选择更合适的品种,调整播种方式,并增加机收设备。玉米、油菜机收水平提高了,就能“”出更多农时。

  根据不同作物,选择合理的还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效率。小麦收获后的主要接茬作物为玉米、大豆、水稻,季节紧、农时短的矛盾突出。“从我省农业生产实际来看,夏季小麦收获后,可以采取小麦收获加装秸秆粉碎装置,边收获籽粒边秸秆机械粉碎均匀抛撒覆盖还田,再实行玉米机械贴茬播种。”省农委种植业局副局长黄秋云说。

   难题二

  “一亩地增加几十元作业费用,谁来付?

  优化补贴政策——发展规模经营,调动农民积极性

  “种了一辈子地,当然知道秸秆还田有好处,但秸秆还田费用不低,谁出这个钱?”采访中不断有农民这样问记者。

  10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舒城县东方粮油合作社,理事长葛义学经营1400多亩地,他向记者详细计算了秸秆还田的成本。

  “舒城这里基本是一稻一麦。相比不还田,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粉碎和旋耕会增加40元成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难度更大,需要增加旋耕程序,每亩增加成本高达80元至100元。”葛义学说。

  据了解,今年“三夏”我省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达到1810万亩,是2013年同期的2.1倍。“与焚烧后播种相比,秸秆还田综合生产成本每亩增加约40元至50元。”据省农委农村能源办主任陈静宏介绍。按规定,我省小麦秸秆还田每亩补贴20元,水稻秸秆还田每亩补贴10元,显然这不能有效解决成本问题。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为保证农民积极性,除省补贴外,市县各级财政也拿钱补贴。比如在阜南县许堂乡,今年“三夏”乡政府就组织秸秆还田机免费帮农民作业。这些补贴叠加有效降低了农民的作业成本,是还田面积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舒城、阜南、利辛等多地与农民交流,他们均表示,虽然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能增产,但短期内难以见效却投入不小,如果今后补贴降低了,积极性会受影响。

  相比而言,大户更看重还田效果。许堂乡富友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韩于喜今年采取深翻方式,将玉米秸秆深埋后种小麦,这样每亩成本会增加80元。“从长远看,肯定增产,而且使用有机肥后,会减少化肥用量。”韩于喜说。

  但大户也有顾虑。“实施保护性耕作几年后土地有机质增加,才会增产增收,但土地租期一般比较短。如果到期了农民地不租给我了,那我不亏了?”葛义学表示。

  按规划,2015年全省秸秆还田要达到总量50%以上,2016年达到60%以上,2017年基本实现全省秸秆有效利用。“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坚持和优化补贴。”陈静宏强调。记者采访中发现,对应该补贴多大比例、以何种方式补贴、

  如何形成长效补贴机制,这些尚无答案,需要尽快探索完善。相对普通农户来说,新型主体对改善土壤、提高产品质量更有兴趣。关键是要稳定土地流转,完善规模经营的制度安排。“规模经营基础上实行秸秆还田集中连片作业,能用还田规模放大还田效益。”陈静宏说。

   难题三

  “秸秆还田后,这季油菜能收多少心里没底。

  ”完善技术方案——强化服务,促进生态与增收双赢

  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堰村,因一处2000多年历史的古代水利设施而得名。现在这里建有农业部油菜高产示范片。

  10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道路两旁的田里,大型旋耕机正在整地。“水稻刚收上来,整地后准备种油菜。”镇农技综合中心主任胡学聪告诉记者,这里水稻秸秆实现全量还田。

  但与往年不同,今年200多亩示范片中,除了大部分采用移栽种植外,还有十多亩将采用撒播方式。“水稻秸秆量大、水分含量高,全量还田后油菜种子会悬空,撒播发芽率和成活率受影响。”胡学聪说,这种影响有多大、该播多大密度都是未知数。十多亩油菜也因此承担了试验田的任务。

  同样的试验,利辛县也在组织。“农民担心秸秆多影响小麦发芽。为此,农机部门今秋推广了一种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利辛县农机局局长汝其林介绍,这种机器带有镇压功能,就是要尝试解决秸秆松软、透风跑墒等问题。目前全县投入了200多台。

  黄秋云表示,秸秆还田改变了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条件,需要耕整地、播种、植保、灌溉、施肥等各环节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以确保不因还田影响下茬作物播种质量。在今年秋种方案中,明确提出“重点集成与示范玉米秸秆还田下的全苗壮苗技术”。专家强调,秸秆还田不是权宜之计,需要通过各地探索实践,省有关部门引导整理,尽快形成与秸秆还田配套的种植技术方案,并推广应用。

  “相应的,农业机械也要更新换代。”赵渊表示,对收割机要求加装秸秆切碎装置,在收获的同时实现秸秆粉碎还田;对秸秆粉碎还田机,需要大型动力机械,以及旋耕灭茬机、反转灭茬机、深耕深松机等新型机械;对播种机,要推广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机械。

  实现全量还田,意味着机手作业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还田效果和产量。因此必须加强机手技能培训,使机手既懂机械操作,也懂农艺知识,实现农机农艺的更好结合。

   ·新闻背景·

  小麦秸秆还田

  1、旱茬麦秸秆还田。主要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小麦正常收获(不限茬、收割机不加粉碎设施),实行秸秆粉碎还田二次作业,常规玉米、大豆播种机免耕播种。二是选用加装秸秆粉碎设施的收割机一次性作业,配套大型玉米、大豆播种机免耕或旋耕播种。

  2、稻茬麦秸秆还田。稻茬麦收获可选用加装秸秆切碎装置的收割机粉碎秸秆,使用大型旋耕机或反转灭茬机作业,上水整平后栽插水稻。

  水稻秸秆还田

  水稻收获后主要种小麦、油菜,季节、农时相对宽裕。可选用带秸秆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作业,然后旋耕或翻耕整地作业。

  油菜秸秆还田

  从品种选择、播种方式调整等环节入手,为机械化收获创造条件,加快提高油菜机收水平,力争2~3年内油菜机收并还田率达到50%以上。

  玉米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易粉碎,现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基本上可以实现在收割的同时将秸秆粉碎。玉米秸秆还田应主攻玉米机收,力争2~3年内把玉米机收率提高到80%左右。

  大豆秸秆还田

  大豆秸秆亩产量相对较少,机收后可用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械播种小麦。

  ——摘自《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委省财政厅农作物秸秆还田实施意见的通知

( 来源:安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