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件中非传统兵器亮相安徽博物院(图)

12.09.2014  10:36

  非洲旷野上,两个部落正在厮杀,沾有毒药的鲜血顺着匕首尖端滴落,古老的盾牌上满是箭射过的痕迹。昨天上午,中非传统兵器展揭开神秘面纱,200余件中非传统兵器亮相安徽博物院,它们中有不少都来自19世纪。冷冰冰的兵器与华丽的纹饰结合在一起,神秘而独具魅力,散发出令人窒息的“致命之美”。

   长什么样?

  造型颠覆想象,样式独一无二

  展出的传统兵器主要来自中部非洲十国,包括加蓬、刚果、中非共和国、南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安哥拉、赞比亚、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等。

  中国传统的冷兵器一般有相对固定的造型,但中非传统兵器的造型完全颠覆你的想象。“他们制作兵器时更多是根据灵感和想象,每件兵器的样式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做的同一种兵器也会不一样。”策展人卢重晋说。

   有什么用?

  是文化是货币,还是身份象征

  中国的兵器以杀敌制胜为目标,注重实用性;但中非兵器很多会饰以雕像、纹饰或多种材料的装饰,体现了他们的图腾崇拜。

  卢重晋说,非洲铁制兵器的使用超过两千年以上,融合了冶铁技术与丰富的造型纹饰,兼具了实用功能和美学欣赏,除了用于狩猎、战争之外,也是社群中身份、地位以及权力的象征。此外还可以充当货币使用,用以缔结婚姻或买卖土地。

   珍贵在哪?

  再也没人能造出这样的兵器

  17世纪以来,葡萄牙人首先将火枪带到了非洲西岸,彻底改写了非洲的命运。传统兵器黯然退场并逐渐被取代,中非数万件兵器中,仅存有限,之后也无人再能复制出这样的兵器。

  直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才开始收藏非洲传统兵器及重视其价值,成为国际博物馆、私人收藏家竞相收藏的艺术品。卢重晋说,此次前来安徽展览的中非兵器都来自多位比利时收藏家和他自己的私藏,“等11月30日展览结束,这些兵器就将返回比利时。”

   哪些兵器?

  飞刀、扁斧、镰刀

  NO.1飞刀:可在瞬间割断咽喉三次

  非洲对世界兵器宝库的主要贡献就是“飞刀”,这种聪明而高效能的杀人兵器发明于非洲,并发展于非洲。

  中非的飞刀和我们熟知的“小李飞刀”不同,它由三把弯刀联合铸造而成,形成花瓣形,当它旋转着飞向敌人咽喉时,可以在瞬间割断咽喉三次,足以一击毙命。传说这种刀是中非人祖先“托梦”后制成的。

  NO.2扁斧:非洲特色的“圣旨”

  扁斧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中非兵器,作为手柄的人像好似在吐着长长的舌头,这在当时是权利与身份的象征,只有族长才能拥有。

  如果要传达族长的命令,传达者会手持这个扁斧传达,见到扁斧就如同见到族长,类似中国古代皇上的圣旨。

  NO.3镰刀:能杀人更是仪式用具

  镰刀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仪式兵器,它不仅可以用于行刑,还能当做地位的象征被族长举着发号施令。更有趣的是,有些镰刀的手柄上镶有铜钉,黄铜在当时的中非远比黄金和钻石珍贵,“一颗铜钉要用一个奴隶来换”。(市场星报)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