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第九次团代会暨第十一次学代会·安科团学五年回顾(三)
实践,以青春之名
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五年来,校团委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统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团员意识,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五年来,校团委紧密结合“价值观 践行路”、“喜迎十九大 青春建新功”等活动主题,践行“八字真经”,服务“四个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彰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办学特色。
以“党建带团建”为指引,发挥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实践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使命意识;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发挥我校学科专业的技术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支农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创业实践等活动,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围绕理论普及宣讲、国情社情观察、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创新创业、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主要方面方面谋划实践活动,类别涵盖美好乡村建设、环境保护、科技支农、义务支教、法制政策宣传、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追寻革命足迹、回味革命精神、青年创业就业、地方经济发展调研、地方文化传承与发扬、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及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我校5支大学生支农实践团队获评国家级重点团队,获评省级重点团队45支,组建校级重点团队128支,参与重点团队学生5000余人。
开展“中国梦 井冈情”、“丝路新世界 青春中国梦”、“安科好青年,爱校做贡献”等专项实践活动6项。
实践活动优化部署方式,简化出征仪式,内容更接地气。实践流程清晰,“宣传发动-方案设计-过程掌握-结果反馈-总结评审”的体系设计,推动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创业就业相结合,形成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假期内外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鼓励跨学院、跨专业组建团队,开展“实践归来话成就”交流活动和成果展示。
加强对实践团队资助。依托方案设计和评比,遴选学生社会实践团队46支,直补实践活动专项经费33400元。
充分发挥团组织系统优势,先后与蚌埠、滁州、金寨、和县、长丰、宁国、灵璧、涡阳等团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实践基地5个,以共建基地的方式长期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培养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
加强对勤工助学实践活动管理。切实发挥勤工助学工作的育人效应和资助作用,出台新管理规定3项,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岗位设置、人员选拔、管理考核和工资发放,五年累计提供岗位1103个,安排上岗5508人次,累计发放工资2586361.9元。
五年来,评选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688人,优秀团队226个,优秀调查报告572篇,优秀指导教师47人,表彰先进单位20个。获评省级优秀团队9个,省级优秀调查报告12篇,省级先进个人1人。优秀传统文化交流调研赴井冈山实践团、校学生会赴萧县支农实践团、涡阳精准扶贫调研团队等3支团队荣获团中央表彰。
中国青年报,安徽教育网,中安教育网,安徽青年报,蚌埠电视台,滁州电视台等媒体对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专题报道。(特约通讯员: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