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全省市场主体数量成倍增长

12.06.2018  10:55

  改革开放初期,安徽省实有市场主体只有万余户,历经40年发展,已增长了近400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等要求,安徽省聚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

  在安徽省行政服务中心,记者遇见了在企业长期从事各项注册登记工作的周哲瑜。他告诉记者,过去十几年从事这项工作,最怕去窗口单位办事,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半月,不跑个七八次,手续根本办不完,这一次来工商窗口办理业务,跑一次就办结了。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商务信息处副处长周哲瑜表示: “办营业执照的变更和注册本金增加这个手续。记者:办了多长时间。三个工作日就可以拿到了。记者:你来了几次。来了一次。”

  从手续繁琐到一窗办结,折射出安徽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的实际成效,通过坚持“能放尽放、应放尽放”,安徽先后推出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多证合一”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目前,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已压缩到183项,成为全国保留工商登记后置审批最少的省份之一,市场主体办理相关手续由原来的20多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以内,80%的事项实现当场办结.

  随着市场准入门槛的不断降低,安徽省又率先在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上寻找突破口,今年五月中旬,铜陵市在全省11个试点城市中率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铜陵港兴储运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董事长肖天名拿到了全省首张“证照分离”营业执照。

  铜陵港兴储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天名: “通过“证照分离”的营业执照办理,让我们企业对后面道路运输许可证、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办理的时候,对这两个证的条件、要求和时限都有了充分的了解,也有了可预性的判断。”

  铜陵市工商局窗口工作人员朱成洋: “通过“取消办证一批、改为备案一批、承诺办证一批、提高透明度一批、严格准入一批”最大限度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和“准入不准营”等问题,让企业最多跑一次的承诺有效落地。”

  商事制度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当头炮,先手棋”。安徽省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重要着手点,坚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管理服务的“加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乘法”,全省一大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类企业应运而生。

  这里是合肥西巢“双创”中心的展厅,在这里展示的是西巢孵化的企业开发出的500多个品类的智能化环保产品,凭借着技术上的优势,这些产品在过去的两年里,它的年销售额都实现了翻番的增长。

  作为一家“双创”企业,两年前,西巢集团在注册登记时正逢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一系列推动新兴企业发展的改革措施实施,给这家智能制造企业带来发展良机,注册成立仅仅两年,就推出了全屋新风循环系统、智能安全锁业、智慧厨电等一系列智能创新产品,目前,企业各项指标已经在国内智能家电市场上位居前列。

  西巢集团执行董事王跃生: “我们在这个筹备和注册办理的过程中发现效率比以前提高很多,以前以往的时候都需要十五个工作日,现在需要三天,我们(发展)效率比较高,少走了不少弯路,企业效益和产能每年都在翻番的在增长,已经接近上亿的产值。”

  据统计,自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安徽省市场主体数量连续4年高速增长,年均增幅20%以上,截至今年4月底,市场主体总数已逼近400万户,同比增长16.76%。其中,每月新登记市场主体数由改革前的3.3万户增加到目前的5.8万户,其中企业由0.6万户增加到1.9万户。

  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朱斌: “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的改革,推行了年检改年报、巡查改抽查、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管理等一系改革措施,强化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共享和联合惩戒,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逐步形成。”

滁州市工商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优“四最”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滁州市工商局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作为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中心任务,持续推进,全面创优,各项改革举措高效落地,有力促进了滁州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