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典大讲堂】周涛解析大数据时代下的大数据革命

25.10.2015  17:34
 

本网讯 (陶泳)10月23日下午,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做客“文典大讲堂”,就“大数据革命”的相关问题发表演讲。报告会在文典阁学术报告厅举行,安徽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范益政主持报告会。

周涛在报告会上分析了大数据的技术支撑,探讨了大数据的理念。他认为,研究大数据的意义在于利用数据更好地洞察现实,数据分析能够告诉我们更多隐藏的事实。



周涛在文典大讲堂讲述“大数据革命”的相关问题

 

周涛现场举例说明了大数据的现实影响和意义。他们在电子科技大学做了一项有关于学生及教育的数据分析研究,通过对该校所有学生校园卡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一名学生的刷卡记录中没有一位和他经常相继刷卡的人,那他很大可能在校园中没有关系较为亲密的同学,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他们当中很多人拥有明显的社交障碍,而最后结果显示,这些人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概率远大于学校全体学生的概率。在另一项研究中,周涛发现党员学生的成绩比非党员学生的成绩平均高6分,通过对刷卡记录研究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结果显示党员比非党员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党员学生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吃饭、洗澡等,周末等节假日吃早餐的概率也远远大于非党员学生,这说明党员学生生活更为规律。

除了在教育方面,大数据在金融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周涛对比了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金融,从流量、风控、定价等方面入手介绍了大数据金融的特点。周涛说,大数据是基于多源异构、跨域关联的海量数据分析所产生的决策流程、商业模式、科学范式、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上的颠覆性变化的总和,数据储备和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未来新型政府和新兴企业最重要的核心战略能力。

如今,大数据在很多行业都有了垂直应用,如金融、医疗、教育、能源、人力资源、城市管理、工业制造和电子商务等,这是大数据行业发展有利的一面,同时,大数据科技与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的缺点也日益暴露出来。周涛说,我国现在还并未形成有重大社会经济价值的大数据应用产品,并未实质性推动大数据相关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大数据的共享和交易,汇聚数据创新的人才技术,以及建设国家战略数据的运营与管理系统,这些都是汇聚数据交易与数据创新的关键要素。

在报告会最后,周涛希望同学们对于新的方向保持冷静的兴奋,要在大数据可以运用的地方运用它,可以拓展的地方拓展它,在不可以运用拓展的时候就要发挥创新精神去努力。而原来的定性半定性学科例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等,它们未来都会变成定量化的学科,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在此基础上,统计理论和机器学习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要去阻挡一个新的数据时代的来临,我们要通过学习更多的统计知识来拥抱这个时代,胜利总是更青睐有准备的人。

周涛,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并与今年起担任全国青联常委、科技界别副主任。他在复杂性科学和大数据挖掘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贡献。译著《大数据时代》自2013年初出版后,销量已突破120万册,入选中央国家机关2013年4类8种推荐图书,并获2014年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在大数据方向创立和投资多家知名企业,总市值超过100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