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农大“大别山道路”30周年座谈会在金寨举行

19.10.2015  00:03

  中安在线10月18日讯 (实习生 唐浩) 10月17日,安徽农业大学纪念“大别山道路”30周年系列座谈会在六安市金寨县举行。安农大相关领导及相关部门、金寨县有关部门负责人、“金寨大专班”教师、学员代表等参加了座谈。

  当年学生已成中坚力量

  在此次座谈会的会议人员名单上,金寨县多部门负责人都带着“金寨大专班”的背景而来。身为当年学员的金寨科技局副局长王良奇表示:“安农大当年在金寨培养的永久牌科技人才,留下了许多科技种子,现如今都已成为本地区农业领域的中坚力量”。

  “当时农大的老师们教学严谨,结合我们县里实际,定向教授适合本地生长的品种技术”,金寨大山里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占伟谈到,老师注重实践,亲手教制“六安瓜片”的采摘与加工技艺,为六安瓜片成为知名品牌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介绍,安徽农业大学自1985年与金寨县联合创办“金寨大专班”,首开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培养人才的先河。为金寨培养了大批茶叶、林学、西洋参、桑蚕种养植的专业人才。

  技术让金寨农业焕新生

  许多作物对于土壤都有选择性,比如灵芝、人参在种植一年后就需要换土种植。金寨的双河生姜就面临这样的问题,连续种植带来的姜瘟让当地种植大户减产甚至绝收。

  “安农大的教授在近两年就正在帮我们攻克这一技术难题”,金寨县农发委农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贯海说道,新技术使得如今爆发姜瘟时能大幅减少产量的缩减,当地的生姜种植户也不再因为此类问题而对种植失去信心了。

  金寨鑫农合作社的宋永堂感慨,由于受到了安农大教授李福宝的技术帮扶,现在他饲养的黑毛猪因出色的肉质已在北京卖到了98元/斤。还有企业想以400元每公斤的价格与他谈合作,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因地制宜的技术支持是当地农民最需要的”,李福宝谈到,黑毛猪的成功不是偶然。使用生态放养和人工授精技术,提供无抗生素饲料并无污染处理猪粪是秘诀。

  “大别山精神”不断传承

  “‘大别山精神’在不断的传承,路越走越宽”,金寨大专班代表教师宛志沪在参观了金寨县如今的农业发展成果后这样说道。

  “当年来金寨上课的老师是无人掉课的,也没人在工资报酬上提出什么要求”,宛志沪说:“去年农大的老师第一天进山林,一会儿功夫腿上就爬上了40多条蚂蝗。这样艰难的日子也硬是挺了过去,是一种精神在不断传承者”。

  座谈会上,安农大副校长马传喜讲到:“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曾表示:‘安农大是安徽最接地气的大学,因为他们走了一条大别山道路,发扬着大别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