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二五”系列报道之八:构建“大后勤、大系统、大保障、大服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14.03.2016  11:45

后勤保障体系是现代学校整体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必要支撑。“十二五”期间,学校加大投入、推进改革、强化管理,着力构建构建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服务保障体系,为师生员工创造了整洁幽雅、文明有序的校园生活环境,资源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办学条件得到新的改善,为推动学校跨越式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十二五”期间,学校按照“科学管理,规范运行,节约投资,保证质量,确保工期”的原则,积极协助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局,加强工程管理,2012年完成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和黄山路校区整体搬迁任务,实现了一校区集中办学的目标。校园面积达到1240多亩,校舍面积达到48万多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2.8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由“十二五”初的1.09亿多元增加到现在的2.1亿多元。完成了新校区二期工程约130亩发展预留地的规划和征地工作,工程实训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获省发改委建设项目补助资金600万元,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500万元。三期校园规划意向获市委、市政府批准,学校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十二五”期间,学校积极争取省、市政府的支持。2011年,市政府从财政超收收入中专门拿出32400万元,一次性全部化解学校的银行债务,并从2011——2012年分年度从部门预算安排市建设投资集团先行周转33500万元,保证了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资金和搬迁经费需要。在市财政支持下,投入2260多万元,完成了9.5万多平方米的绿化提升工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2013——2014年,争取市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了一期校区教学楼、礼堂、运动场、国际教育学院等改造。

  “十二五”期间,学校引进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校区建立了医务室,解决了师生的基本医疗问题。积极做好学生的医保工作,参保率逐年提高,现已达到97%。投资70多万元,建成了千平米教工食堂,通过现金和食物补贴的方式,改善了教职工伙食质量。建立了校园一站式服务中心。2014年,投入2180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空调进高校”工程。2014年,在合肥市科技局支持下,合肥高校首座光伏电站——合肥学院图书馆屋顶20OkWp光伏电站顺利完工并成功运营试发电。全面完成了扁平化下一代校园网络和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完成了高水平无线校园网络工程建设,获“2014年度安徽省教育科研网年度先进用户单位”。

十二五”期间,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制订了相关实施方案,将图书馆、体育馆、教育信息资源等面向社会开放,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还先后承办了  “亚洲轮滑锦标赛”、“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重大赛事。

十二五”期间,学校按照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与稳定的原则,努力探索按市场化机制运作后勤各项服务的新途径,大力推进后勤社会化各项改革,建立起了新型的、符合校情的后勤保障体系,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对引进的餐饮、物业公司等服务质量的监控管理,通过设立信息收集台、网上投诉信箱、开展餐饮服务接待日等措施,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切实加强对服务质量、安全和价格的管理,提高师生满意度。加强了财务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财经纪律,落实经济责任制。加强国有资产规范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推行内部电子公文流转、交换、报送、修改和审阅,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十二五”期间,学校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包保责任制,以创建平安校园和综合治理为抓手,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加大了校园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了校园监控体系建设,共安装监控摄像头1350个。制定并落实了《合肥学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文明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多次荣获“合肥市文明单位”和“安徽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