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首次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13.07.2015  02:05

  合肥在线讯(记者 李磊 文/摄)7月12日,记者从合肥市高新区了解到,近日,由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全国115个国家级高新区(含苏州工业园)最新评价结果,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8位,首次进入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其中,该区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列第五名,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均列第七名,可持续发展能力列第十三名。


合肥高新区首次跃居全国高新区十强

   “评价”对高新区综合实力给予肯定

  科技部评价结果指出,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明显上升,在企业技术交易和技术服务出口、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新成果产出、企业上市融资、国际性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方面表现出色。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作为重要的导向指挥棒,对不同时期高新区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历次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合肥高新区排名稳步提升,此次评价,我区首次进入国家高新区十强并位列第8,实现了跨越突破。”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华说。

  据陈华介绍,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定位于“政策评价”,是一个考虑整体发展目标的导向性评价,由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化和结构优化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一级指标构成。

  该体系重点评价创新人才、研发投入、专利产出、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等创新能力指标以及相关效率指标,着重强调“自主创新、创业环境、内生增长、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同时,评价充分考虑各高新区的土地面积、发展基础、支撑环境等差异,用“人均”、“地均”等指标,消除客观条件不平衡的影响,使评价结果公平合理。

   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助高新区实现突破

  “高新区此次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们致力建设“平台、服务、政策、改革、环境”五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陈华说。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趁着合肥加快科技创新的东风,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先后建设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协同创新平台,以及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孵化器8家。

  同时,高新区依托合芜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技术交易市场、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引进各类科技服务机构300多家,全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以科技服务业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2015年4月,经科技部批准,高新区还成为全国首批25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之一。

      为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园区,高新区近年来在政策、投融资体制改革、居住环境等方面都做了积极探索。比如,高新区每年投入5亿元在人才、金融等方面支持园区企业发展;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银行、担保、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等多层次科技融资体系和创业辅导体系;引进中加国际学校等配套,着力解决外籍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