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擎改革创新大旗

21.05.2014  19:08

  催生应用,科技创新成果灿若群星

  一个月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实验室传来好消息:5号水冷磁体在电流36700安培的条件下,获得35万高斯稳态强磁场。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强度的稳态磁场,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虽然看不见,但磁场几乎无处不在。强磁场在冶金、化学合成、高温超导、特殊材料、生物技术、医药等领域新技术研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而催生和带动相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研究发明成果层出不穷,其也成为庐州大地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攀登高峰的“集大成者”。

  例如,这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试验装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里将光学应用于环境监测,在国内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方向,代表了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最高技术水平;这里发明了一种超韧性功能材料,为“嫦娥三号”软着陆提供了缓冲,为国内唯一,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

  科技创新最终是为了应用,从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改善民生。“近5年,我院在安徽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达到96项,去年给企业带来新增销售收入67亿元,利税15亿元。”该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院投资参股的企业有30家,这为科技创新在企业间的应用提供了舞台。

  包括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内,合肥拥有为数众多的各类科研院所。它们是展现合肥科技创新实力的一道靓丽风景,构成了合肥科技创新的攻坚力量和中流砥柱。

  创新思变,科技成果转化收获大舞台

  近日,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先导试验网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开通,此举创下“四个第一”:国际上第一个支持协议无感知转发技术的广域网络试验床,国际上第一个采用NS2接口实现真实网络试验控制的网络试验床,国内第一个支持实时可视化的软件定义测量与呈现的网络试验床,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未来网络试验设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则是充分发挥生产力的重要条件。未来网络研发所在的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为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而打造的一个高端研发平台。立志把顶尖高校“藏在深闺人未知”的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发扬光大,使这些科技成果从“束之高阁”向造福区域经济和黎民苍生转变,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正朝着“世界一流研究院”的目标奋进。

  思路一变天地宽,更多协同创新平台将在合肥应运而生。目前,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已启动建设,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徽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研究院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

  千锤百炼,方能举重若轻。“这些高端研究院,必将成为合肥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引爆点’,成为促成未来合肥经济实现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因素。”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改革驱动,科技产业集聚效应推动转型升级

  连续8次,合肥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以战略眼光扫描天下产业版图,合肥,锁定又一全新经济增长点:生物经济。在巢湖经开区,世界首个生物经济示范园已扬帆启航。这里,将建世界最大抗体药生产基地、全球首个国际免疫医院、世界生物经济论坛等。生物经济,有望成为合肥又一个产值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类似这样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在合肥涌现,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关人士分析,这得益于合肥不断以改革为动力,引领创新发展。合肥突出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出台了打造创新高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修订科技奖励办法,突出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应用导向;改革科技体制,整合科技三项费用,全面实现事后绩效补助,此举在全国首创;成立高规格的十大重点产业项目推进工作小组,遴选出72个爆发性增长源项目,总投资突破千亿元。

  鼓励科技创新,还需要不断优化创新发展的环境。合肥积极打造“人才特区”,推出“人才特区”政策意见、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办法等,目前集聚了院士70位、千人计划122人。全市高校院所和企业获得2013年度国家奖项12个,为历年最多。

  下一步,合肥将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步伐,纵深推进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体制、产学研合作体制和成果转化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