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老人经历百年风雨行动如常 只怕过年时冷清

11.02.2015  12:45

社区工作人员正帮老人梳理头发。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五四运动爆发,而在合肥远郊,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婴呱呱坠地。近百年的风雨过去了,当年的女婴早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独居在城市的一角。记者日前来到经开区芙蓉社区齐云小区探访了这位名叫骆昌凤的96岁老人。老人身体状况目前还不错,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帮扶下,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只是逢年过年觉得冷清孤单。本周末,你愿意去陪这位老太太说说话吗?

骆昌凤老人今年96岁,白发如雪,牙齿掉了好几颗,不过耳聪目明,行动如常。老人19岁那年结婚,生育了好几个儿女,30多年前老伴去世,长子和长女也先后离世。

老人好几次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这些年下来,她也渐渐习惯了一个人平静的生活。只是由于年岁太大,不方便做饭,社区服务中心就每天给她送饭,她只需要把饭菜热一热就行了。空闲的时候,老人也会去活动中心转转,和老朋友们打打牌或者散散步。她的身体没有大毛病,生活勉强可以自理。

“我还好啦,这里老朋友挺多的,我腿脚也都灵活,上下楼没问题。”骆昌凤老人对记者说,她的儿女中,现在只有小儿子还在,可是身体已经出了问题,无法走动,平时孙子偶尔会来看她,“毕竟太老啦,体力越来越差,现在基本上不出小区。平时大家打打牌挺热闹,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别的老人一大家子团聚,我这里就冷清了。”

相关新闻

心理医生想为老人“治病”

本报“陪空巢老人过个温暖年”活动推出后,引起了众多爱心读者的关注,不少人拨打热线报名参加活动。

合肥孙女士是一位心理医生,她在《新安晚报》上看到了高先典囤积垃圾的报道后,决定周日前去看望这些孤独的老人。她愿意跟老人们聊天,排遣他们的寂寞,也想给情绪不佳、心理有障碍的老人做心理疏导。“高老的这种行为,算是一种心理障碍,是在常年的孤独下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已经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我愿意为他做些辅导。”

刘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妇,她打算带读中学的儿子一起前往。“以前儿子跟他爷爷感情很好,但是他爷爷前几年去世了。这次带他看望老人,为老人们做些事,让他找回当年的时光。“刘女士对记者说。

小贴士

合肥市经开区芙蓉社区与本报合作开展“陪空巢老人过个温暖年”活动。 本周日上午,记者将与爱心市民一起,前往看望空巢老人,陪他们聊聊天、包饺子。不需要红包,不需要礼物,只要一颗爱心就可以,如果您有意参加这个活动,请拨打本报热线962000报名。

杨玲 孙继珍  本报记者 王俊/文 陈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