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罍街——让文化浸入百姓心田

18.11.2015  06:59

  省城的初冬,凉意渐起,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罍街却是人头攒动,暖意融融,用车如流水马如龙形容其繁华的景象并不为过。青堂瓦舍的仿古建筑排列俨然,酒幌招牌的门牌古拙雅致,人群熙熙攘攘,享受着美景美味。

  “罍街别具一格,很有格调,很有情调,文化气息很浓,每个双休日,我都要来。”市民王女士说。

   老品牌的新故事。

  让老品牌走进来,扎根庐州,焕发新活力,是罍街招商团队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耿福兴,原设于芜湖市三街口,始由江都耿氏兄弟长宏和长富饺面及严开银师傅酥烧饼组合而成,经百年而不衰,闻名江左,为大众所喜爱,现在在合肥扎了根,进入罍街,“耿福兴”古朴典雅的招牌映入眼帘。华灯初上,店面里座无虚席,人们在罍街品尝着来自江城的美味。肇建于1925年的同庆楼,向来与徽商结下不解之缘,1925年由19户徽商联合创办,公推徽州绩溪人程裕有出任经理,向以安徽沿江风味为特色,历史上遍布北京、南京、武汉等城市,此次作为老品牌而进驻罍街,无疑是为合肥人献上了一份厚礼。而合肥的本土品牌刘鸿盛也已崭新的姿态出现在眼前。街区整体业态以复合业态为主,主要突出社会性、公益性和多样性,经营档次以中低档为主,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一期商户入驻40家,以老字号和特色餐饮为主,不仅阿胖龙虾、时代小雅、酱出名门、印象大别山等知名餐饮入住,更有台湾名小吃、香港名小吃、黄山毛豆腐、武汉热干面、老北京爆肚、成都钵钵鸡等全国各地名小吃30余家落户罍街,让广大消费者足不出庐便可体验舌尖上的中国。

  青砖灰瓦,早餐彰显大文化。青堂瓦舍大宅门,是进入早餐街给人的深刻印象。于2015年5月30日盛大开街的“罍街·早点来”,一经推出便受到全市人民的喜爱,到罍街·早点来享受一顿美味的早餐成为一种时尚。驻足这里,不禁有时光倒流的感觉,马灯、锅灶、农具、脸谱等老物件更让人平添几分历史的沧桑感,黄山包袱饺子、庐江小红头、皖北油茶、重庆小面、上海阳春面等招牌相继映入眼帘,“在这里吃饭,不仅种类多,而且雅致,很让人享受。 ”食客马先生说。 “安徽是历史文化大省,各地美食数不胜数,我们要让徽元素与早点融合,造成时空穿越的厚重感。 ”滨湖投资集团是这一理念的成功诠释者。早餐街项目整体建筑风格为徽州庭院与北方胡同相结合,采用青砖、灰瓦、挑檐、木梁、牌坊等建筑素材,彰显典型古建的错落有致、大气恢弘;街区装饰上采用和中国风元素,每个店面的店招也是传统的匾额,突出文化底蕴,传承传统习俗,展现人们记忆中的场景,为广大游客呈现别致、精美的街区氛围。让广大合肥市民在享用佳肴的同时感受到深厚的文化气息与风土人情。

  引入罍街老茶馆,让文化浸润百姓心田。茶馆文化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一直以来江浙茶馆以雅见长,广州茶馆与食结合,而北京的茶馆则是集众家之所长,以文化内涵取胜。罍街茶馆取法老北京茶馆,以民国风为基调,结构分为上下两层,可容纳200—300人同时观赏表演,一楼大厅布置四方桌、大碗茶等,二楼共有9个包厢,以安徽地方戏剧种取名,如庐剧厅、黄梅厅、徽剧厅等。

  目前罍街茶馆是与天津名流茶馆携手合作,搭建南北文化交流平台,为合肥人民带来最正宗的相声曲艺表演。走进罍街茶馆,在袅袅茗烟里,品味古朴典雅的文化味儿;在咿呀婉转的青衣水袖间遍览白墙灰瓦;在说学逗唱见体会曲艺之精妙,于罍街茶馆方寸舞台上,看尽人生百态,体会盛衰兴旺,把人生的感悟都融在这方寸之地。打好文化组合牌,激活庐州老记忆。“合肥是有着两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有着深厚的底蕴,我们有义务找寻这种文化,让他沉淀在人们的记忆中。”合肥滨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罍街在2014年底全新打造的文化墙,全长160米,分“童年记忆”、“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罍街发展”和创意绿植墙五个部分,建成之后每天都有游客驻足留影。每逢腊八、小年、二月二、端午等节日,罍街总是推出系列活动,以文化惠民为宗旨,或文艺展演,或舞龙舞狮,或开展便民服务。在腊八节,免费为市民提供腊八粥与福袋,在二月二里,免费为孩子们“剪毛头”;在端午节,免费派发粽子开展端午文化展演……让市民充分参与其中,体会浓郁传统文化,寓教于乐。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