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的重大平台

23.02.2017  12:11

今年1月10号,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复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不仅为安徽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增添了一个重大平台,也意味着安徽已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本栏目从今天起,推出《扎实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栏,全面介绍和跟踪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背景、现状和进展情况。

我手上拿的就是由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的“关于同意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复函”,这是继上海之后国内第二个获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意味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再次抢占了先机,全省的创新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组织尖端研究、集聚创新资源的基地。它谋求的是国家战略最需要的核心技术,利用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室和科学设施,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安徽省科技厅 副厅长 罗平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呢,大科学中心都是依托大科学装置而建的,而合肥呢,恰好有全套的托卡马克,稳恒强磁场,还有这个(合肥)光源这三大科学装置,具备了建设大科学中心的基础条件。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副所长 姜长云

安徽这几年在推进这个创新驱动方面,实际上做了很多工作。国家把这个平台放在安徽的话,那实际上也有利于发挥平台的引领作用,打造一个协同创新的高地。

根据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中心主要任务将分为四个层级,核心层是依托大科学装置群的多学科前沿科学研究,中间层是由相关科技领域研究机构和相关研发平台组成技术研发圈,外围层是由科学中心的知识、技术、环境、机制培育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组成。第四个层级是通过组织实施大型科技行动计划,将前三个层级紧密联系,实现全方位的协同,并搭建从科研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桥梁。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 匡光力

大家都满怀着期待,希望在这样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里面,产生出一大批原创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同时呢,要把这个科学成果中间的、有非常重大应用前景的成果转化成产业技术,能够直接地带动经济的发展。

合肥市发改委主任 朱策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也是我们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和载体,实际上是增强我们城市的这个综合实力、竞争力以及辐射力。

到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虽然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但省市各有关部门拉高标杆,统筹规划,通力协作,各项工作正有力推进。围绕着四个层级和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并结合全创改目标,眼下安徽正在着手构建更加健全的推进体系,全力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科学研究的制高点、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

安徽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心 负责人 张彪

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落户安徽,它不仅仅是国家赋予安徽新的历史使命,也意味着安徽创新发展将进入新起点,攀上新高度。

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 吴劲松

我们要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基础平台、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的创新高地、代表国家水平的创新策源地。到2020年,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