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有望晋升国家级 物流将迎来春天

12.07.2015  19:55

自2013年5月30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投用以来,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就经历着一段“长羽翼、待冲天”的蓄势期。两年多来,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规划到现实的华丽蝶变,产业规划编制完成,十字路网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梧桐已栽好,只待凤来仪。示范区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招商引资、优中选优,不断完善机场功能,让合肥空港经济临空起飞。”就在上月,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联合下发《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据此,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有望晋升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顶层设计

建设“一心两园三区”临空城

机场是撬动临空经济的支点。2013年5月,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启用,发展临空经济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同年9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启动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决策,将机场所在地肥西县高刘镇整建制委托合肥经开区管理。同年11月,随着团肥路西延工程开工建设,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

2014年6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规划面积32.5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7.5平方公里。根据规划,示范区将形成“一心、两园、三区”的城镇空间发展结构:“一心”即一个临空高端商务休闲中心,围绕焦湖、宝教寺两大水库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总部经济、文化会展、酒店接待、休闲旅游等产业;“两园”分别为航空物流加工产业园、临空高新技术制造产业园;“三区”即三个配套服务区,分别为空港新市镇发展区、门户发展区和临空产业园配套居住服务区。

蓄势丰羽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

蓄势才能远发,丰羽方可高飞。建设空港,做好土地征迁、群众安置是第一大事,完成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条件。示范区负责人说:“我们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由此实现了和谐征迁,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按时有序开展,为空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2月,团肥路东段、环港东路、紫薇路、新航路等四条道路建成正式放行,标志着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十字形路网骨架初步形成。紧随道路建设,水、电、气管网同时敷设到位。“所有安置居民都将用上天然气,工业项目也完全具备落地条件。”下半年,示范区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计划开工项目48个,其中道路19条,进一步提升启动区基础设施承载力。目前,正在建设的新桥大道将成为连接示范区与合肥市区的第二条主干道,建成后示范区到市区的路程将缩短至12公里。

原标题: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有望晋升国家级 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