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技创新产业获习总书记点赞

29.04.2016  17:15

在合肥考察期间,智能语音、新材料、智慧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合肥的科技创新产业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那这些让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合肥科技创新产业究竟有哪些魅力?记者为你一一来揭晓。

声音

安徽作为科技大省,中国科技大学作为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大学,这些年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值得肯定。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中国科技大学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习近平

智能语音

让世界聆听合肥的声音

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身处科大讯飞,一句这样的远景目标让人们振奋不已。科大讯飞的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测评、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项技术均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目前正在打造“中国声谷”,建设全球语音和人工智能的产业高地。

现在,科大讯飞正在进行“讯飞超脑”项目,是讯飞从“让计算机能听会说”这一成功的基础上,向“让计算机能理解会思考”的目标迈进的关键项目支撑。“讯飞超脑”一旦成功,在语言理解、知识表示、推理联想以及自主学习方面取得突破之后,将使计算机认知智能的实现和持续优化成为可能。未来,这样的“超脑”或许不亚于人类真正的大脑。

去年,“中国声谷”完成各类成果转化超过200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软件产品、创新产品和重点新产品50项,产值235.58亿元。

这是一个凝结集聚的过程。不断落户发展的企业已涵盖智能语音家电、智能穿戴产品、在线教育、呼叫服务等多个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夯实合肥语音产业根基。

规划中的“中国声谷”,到2017年基地语音及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达到10亿、产业规模达500亿元;到2020年,基地语音及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达到15个亿、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新材料

开启全球显示领域新时代

2006以来,合肥乐凯、京东方、三利谱等世界著名企业相继落户新站区,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无论是建成全国首条光学级聚酯薄膜生产线,率先投入使用全国唯一高性能膜材料专业研究机的合肥乐凯,还是从无到有,开启全球显示领域新时代,相继进行6代线、8.5代线以及全球首条TFT-LCD10.5代线建设的合肥京东方,都展示了合肥新站区作为一座国家级平板显示基地的巨大潜力。

合肥的新材料,已经放眼全球发展大局。“以平板显示基地为例,合肥一直紧密跟踪新技术、新产品,致力打造涵盖面板(京东方)、核心材料(康宁、彩虹液晶、乐凯、三利谱)、关键零部件(翰博高新、江丰)、基础装备(欣奕华)、终端生产(惠科、长虹、京东方整机)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最终实现建成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基地的目标。”合肥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新能源

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全国首位

新能源在合肥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光伏产业。光伏作为合肥工业的重要一张名片,一直在合肥快马加鞭地推广应用。目前,合肥全年新并网光伏电站159.5MW,全市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430MW,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在创新扶持举措上,合肥牵头设立“家庭光伏电站贷款信用保证资金池”,打通农村光伏“户企合作”模式的“最后一公里”。发布《2015年度光伏地产品目录》,启动光伏发电节能量交易平台建设,将光伏应用项目纳入2015年度节能考核、有序用电和合同能源管理补贴范围,推进项目建设。

17个光伏重点项目,也在去年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20亿元。目前,合肥正在推进一批屋顶电站、渔光互补、光伏大棚、光伏示范村等项目开工建设,500户光伏扶贫电站建成投入使用。

招商方面,合肥已促成通威集团1GW电池扩产项目、常州天合光能600MW组件项目落户我市。阳光电源与韩国三星合作共建的储能项目也在合肥高新区开工建设。

装备制造

已经走向智能化时代

装备制造已经走向智能化时代,不再是大家心目中传统的机械、工厂、灰尘、噪音。合肥市正在围绕机器人、轨道交通、3D打印等装备制造,推动核心元器件研发与智能装备应用。”合肥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完善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2345”重点建设任务,明确发力点。

目前在装备制造方面,合肥还编制发布《合肥市轨道交通产业企业和产品目录》,合肥有20多家企业直接或间接参与地铁1、2号线建设。

我们将帮助解决合肥南车产业链配套完善、雄鹰科技搬运机器人土地、井松自动化土地拆迁等问题,推动德电新能源汽车、合肥中航等项目建设。加快再制造集聚区建设。引进盾构关键部件再制造项目,加强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再制造技术交流。

智能机器人

已形成规模化效应

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形式,合肥依托京东方在肥平板产业的迅速发展,引入欣奕华、通彩自动化等专业搬运机器人企业,引入企业生产的机器人可以在京东方公司生产线上得到应用,大大缩短了使用方与供应方的距离。”合肥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合肥正在促进转型机器人的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已建立新产品应用联盟和数个一对多的科研实验室,大大提升研发机构的产业化效率,推动合肥机器人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化效应。

早在2013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正式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其中,机器人产业的区域集聚发展成为国家试点。

梳理时间脉络,不难发现,从此以后,合肥机器人产业入选“国家队”,迎来了一个发展黄金期,大量机器人实现“合肥造”。

2013年底,合肥首个智能机器人制造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共分三期建设。一期为泛半导体工业机器人项目,建设年产300台洁净传输、装配、检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2014年,年产万台智能机器人项目落户合肥,生产各类机器人和自动化产品,为联想、富士康、广达、仁宝等多家笔记本电脑制造企业提供自动化和多种智能设备。

2015年,曾获得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服务机器人比赛冠军的“可佳”智能服务机器人,走出实验室,正式进入大型公共场所提供购物咨询及导引等系列服务。

时间走到了2016年初,合肥市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联盟由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研院、中科大工程学院、科大讯飞、安徽国购机器人产业公司等16家单位发起设立,该联盟旨在推动服务机器人产品不断优化并加速推向市场。

下一步,合肥将依托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智能所、合肥工业大学、巨一自动化、合锻股份、西锐重工、雄鹰自动化等一批科研院所和企业,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着力加快智能机器人应用推广、研发产业化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建设,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打造机器人产业孵化平台,推动一系列大项目落地合肥。

未来,合肥还有更大的规划——预计到2020年,合肥机器人产业产值将达到500亿元,并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谷薇薇 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