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正迈向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11.10.2016  17:05

科技创新,正成为世界先进城市的标志性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对于不断跨越前行的合肥而言,创新驱动无疑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确立“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形象、确立长三角副中心地位的根本途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描绘出合肥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合肥未来五年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成为引领和推动合肥创新发展的重要指南。

未来五年创新水平达到全国一流

合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对合肥未来五年的创新发展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即创新水平达到全国一流,到2020年,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在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率先突破,推动城市综合实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朝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迈进。

党代会报告为合肥指明了当前和未来几年落实创新发展的五大着力点。”合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合肥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副主任吴妍妍作出解读。科技是生产力发展和财富创造的第一推动要素。创新驱动是国家战略,也是合肥新兴产业成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合肥提升核心竞争力,确立“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形象、确立长三角副中心地位的根本途径。

首当其冲在创新理念上,要进一步优化思路。”吴妍妍表示,报告要求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特色和优势并举、自主与开放并举、追赶与引领并举、创新与创业并举,推动创新发展。报告提出,打造一批创新要素集聚、产业特色鲜明、综合服务功能强的“双创”承载区。可借鉴杭州特色小镇等做法,使之成为推动合肥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政策、产业、环境等都要改革探索

同时,要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求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加强改革探索,努力创造新经验。”吴妍妍分析道,比如报告指出要依托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量子中心等七大创新平台,就是要创新平台运行机制,实现从高端人才、基础研发、成果转化、孵化培育、投融资、政策支持等多种功能的集聚集合,线上、线下链接相关产业全球资源,发挥新产业的组织者、孵化者和天使投资者的作用。

在政策创新上,报告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扶持政策,创新政府投入方式,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构建集聚中科系、高校系、院所系、企业系等创新资源的政策支持体系等等。

以完善合肥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为例,通过政策创新、机构创设,构建起以科技信贷、创业投资、主板市场与区域性资本市场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科技金融体系。”吴妍妍表示,金融是科技创新的“燃料”,形成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和多类别金融产品,能打造资本集聚转化平台。

产业创新方面,报告则提出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到2020年,基本构筑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这其中就包括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依托骨干企业推进建设智能装备与产品示范基地,推动一批带动性较强的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建设,打造合肥制造强市。

最后,环境创新也是不可或缺,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集聚人才。”吴妍妍认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环境往往是高端人才进行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创新之道的根本在于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至少包括以人为本、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文化,鼓励创造、公正透明的政策体系,高度发达的综合服务体系等方面。(吴奇)